除湿汤
【方源】: 《普济方》卷一一八。 【组成】: 平胃散加半夏曲(炒) 藿香 白茯苓 白术各等分(一方去白术,用赤茯苓) 【用法】: 用水二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主治】: 寒湿所伤或脾虚停湿,身体重著,腰脚痠痛,面足浮肿,腹胀痞满,大便溏,小便涩,及湿疟,泄痢。 ❶ 《普济方》:寒湿所伤,身体重著,腰脚酸痛、大便溏泄,小便涩闭。 ❷ 《增补内经拾遗》:大病后,及疟痢疮疥后,脾土虚弱,一身之间,惟面与双足浮肿,早起则面甚,晚来则足甚。 ❸ 《张氏医通》:湿热痞满不食。 ❹ 《医略六书》:脾虚停湿,腰脚肿重,泄泻溺涩,脉缓者。 ❺ 《金匮翼》:坐卧卑湿,或冒雨露,或著湿衣而伤湿、发热恶寒、身重自汗,骨节疼痛,腰脚痹冷。 ❻ 《中国医学大辞典》:伤食兼湿。 【方论选录】: 《医略六书》湿滞伤脾不能健运,而湿流关节,气闭不行,故腰脚肿重,泄泻溺涩焉,苍术燥湿强脾,厚朴散滞消肿,陈皮理气和中,藿香温中快胃,白术燥脾湿以健中,半夏理脾湿以醒胃,茯苓渗脾湿,甘草缓中州,生姜以温散寒湿也,使湿散脾强,则肿退泻除,而小便亦利矣。此除湿健中之剂,为湿滞伤脾肿泻之专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