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陈相因
[结构] 主谓式。 [释义] 原指京都仓库里的粮食逐年增加,陈粮上堆陈粮。后比喻因袭旧套,没有改进和创新。陈:旧。因:沿袭。 [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功能、例句] ❶ 作谓语。 孙中山《民权主义第六讲》:“全体组织,不容易根本改造,因为习惯太久,陈陈相因。” ❷ 作定语。李大钊《新纪元》:“那样陈陈相因的生活,就过了百千万亿年,也是毫无意义,毫无趣味,毫无祝贺的价值。” [附条] ❶ “陈因”。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摘瑕类·七》。 ❷ “相因”。 唐·元稹《论讨西戎表》。 [同义] 因循守旧 墨守成规萧规曹随 [反义] 推陈出新 标新立异 革故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