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陆九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陆九渊 【生卒】:1139—1192 【介绍】: 南宋思想家、心学家。 字子静,号存斋。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因曾结庐讲学于江西贵溪象山,学者称象山先生。三十四岁中进士。 历任靖安、崇安主簿,国子正,出知荆门军。青年时主张抗金,曾立志习武。为“心学”创始人。在形神观方面,提出“心于吾官最尊大”(《与李宰》)的命题,肯定“心官”是思维活动的物质实体。 在心物观方面,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杂说》),认为没有我心,客观事物便不存在;强调心与理的完全合一。 指出“人有五官,官有其职”(《语录下》),“心官不可旷职”(同上),肯定五官进行感知;心官进行思维,并能调节感知。但又主张向“本心”求理,认为通过感知与外物接触,反而会被物欲所蒙蔽。论及言意关系:“使人本旨明白,言足以尽其意”(《与曹立之》);然“其心有蔽,故其言亦蔽”(《与赵咏道》)。 沿袭情是“感物欲而动”的说法,把情看作心的一种活动形式。主张存心灭欲:“欲之寡,则心之存者必多。”(《养心莫善于寡欲》)反对“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不能把天理(道心)与人欲(人心)分裂为二。对孟子的志气观作了辨析,强调志与气可以相互转化。 指出人“有有志,有无志,有同志,有异志”(《杂说》),只有志大,才能“坚强有力”。在性习心理思想方面,继承“天命之谓性”和孟子的性善论思想,认为人受天之理、含仁义之德,生来全是善的,且都有成为尧舜的可能。 但又认为由于气禀的不同,以致人有贤愚不肖的差异。指出保持正性良心的最好办法,就是孟子的“存心”、“养心”和“求放心”。著作辑为《象山先生全集》,今本有《陆九渊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