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附地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附地菜 【名称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概况】: 异名 鸡肠草(《中药大辞典》),地胡椒(贵州),特水根-好古,嘎吉日-淖嘎(蒙名)。 基源 为紫草科附地菜属植物附地菜的全草干品。附地菜属全世界约40种,分布于中亚至东南亚;中国约有32种,其中3种供药用。 原植物 附地菜Trigonotis peduncularis(Trev.)Benth. 历史 《植物名实图考》载:“附地菜生广饶田野,湖南园圃亦有。丛生轮茎,叶如枸杞,梢头夏间开小五白花瓣,如粟米,小叶缘茎间开放。 ”所述与附图即本种。 形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 茎常丛生,稀单一,密集,铺散,高8~35cm,基部多分枝,有短糙伏毛。基生叶呈莲座状,有长柄;叶片椭圆状卵形或匙形,长2~3cm,宽1~1.5cm,茎叶椭圆形,具短柄至无柄,叶两面被糙伏毛。螺伞花序生茎顶,嫩时卷曲,开花时渐伸长,长5~20cm,只基部具2~3枚叶状苞片;花梗短,花后伸长,花萼5深裂,长1~3mm;花冠直径1.5~2.5mm,筒部短,5裂,裂片平展,倒卵形,淡蓝色或粉色,先端圆钝;喉部附属物5,白色或带黄色;雄蕊5,内藏,花药卵形,先端具短尖;子房上位,4裂。小坚果4,四面体形,长0.8~1mm,背面三角状卵形,具3锐棱,有短毛或无毛。 花期4~5月。果期5~6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560页.图5073) 生境与分布 生平原、丘陵、草地、林缘、田间及荒地。分于中国东北、内蒙古、甘肃、新疆、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西北部、贵州、云南、西藏。 欧洲东部、亚洲温带的其他地区也有分布。 。 【生药】: 采集 夏初采收。 【药性】: 性味 辛、苦,凉。 ❶ 《别录》:“微寒。” 功效 祛风解毒,健胃止痛,消肿止血。 主治 遗尿,赤白痢,发背,热肿,手脚麻木,胃痛,吐酸,吐血,跌打损伤,骨折。 ❶ 《别录》:“主毒肿,止小便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捣汁或浸酒。 外用:捣敷或研末擦患处。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祛痛散(《普济方》)治风热牙痛,浮肿发歇,元脏气虚,小儿疳蚀:鸡肠草、旱莲草、细辛等份,为末,每日擦3次。 单方应用 ❶ 《圣惠方》:“治气淋,小腹胀,满闷:石韦(去毛)30g,鸡肠草30g。上件药,捣碎,煎取450ml,去渣,食前分为3服。” 食疗 ❶ 《食医心镜》:“止小便利:鸡肠草500g,于豆豉汁中煮,调和作羹食之,作粥亦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