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阿昌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阿昌族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以及保山专区的龙陵等县,以陇川的户撒和梁河的遮岛、襄宋、大厂为主要聚居区。人口有27708人(1990年)。 自称“阿昌”、“蒙撒”、“衬撒”、“蒙撒禅”,他称“峨昌”、“尚”等,“阿昌”是解放后统一使用的名称。阿昌族系氐羌系统的古老民族,又被称为“寻传部落”。早在汉代,其先民便已定居于云南永昌、腾越一带。唐宋之间,云南云龙一带均有阿昌族居住,尚处于无君长、无赋役、迁徙无常的原始状态。 公元8世纪,云南的南诏政权建立以后,曾发兵西征寻传地区,使之置于南诏政权统治之下。至元代,阿昌先民仍以狩猎、采集为生,未完全进入农耕经济。明时,已开始步入初期农耕社会,以孳畜佃种为生,并受当地土司奴役,但生产生活方式仍很原始,刀耕火种,衣野葛,食生肉,行大祭。清代以后,阿昌族在与周围民族的文化交流过程中,经济文化均有所发展,进入较稳定的农牧经济时期,以畜牧耕种为业。婚姻形态已实行一夫一妻制,并行婚聘。新中国成立前,阿昌族地区封建领主经济已开始向封建地主经济转化。 农业、手工业较为发达。户撒烟草、阿昌刀、甘蔗、茶叶、刺绣、编织品都远近闻名。食物以大米为主,嗜酸性食品。住房多为砖石、木石结构的四合院建筑。 男女都习惯肩挑货物,长途运输多用骡马。婚前恋爱自由,但缔结婚姻须由父母包办。人死后一般行土葬,非正常死亡的必须火葬。普遍信仰南传佛教(小乘佛教),少部分信仰道教,同时也保持传统的巫教信仰。 神话以《遮帕麻与遮米麻》为代表。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分为梁河、陇川、潞西三个方言。无文字,习用汉文和傣文。由于长期与汉傣等族交错杂居,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很多人能讲阿昌、汉、傣三种语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