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长春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长春花 中药名。 见《常用中草药手册》。别名:雁来红、四时春。为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L.)G.Don.的全草。 亚灌木,高达60厘米。 幼枝绿色或红褐色,它和叶背、花萼、花冠筒及果均被白色柔毛。单叶对生,长圆形或倒卵形,长4~7厘米,宽2~3厘米,先端中脉伸出成短尖。花1~2朵腋生;花萼绿色,5裂;花冠高脚碟状,粉红色或紫红色,长2.5~3厘米,裂片5;雄蕊5,内藏;心皮2个,分离,花柱连合。蓇葖2个,圆柱形,长2~3厘米,有种子数颗。 花期:近全年。 栽培,也有野生。 分布广东,广西、云南以及长江以南各地。此外,尚有本植物的变种白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L.)G.Don.var.albus(Sweet)G.Don、黄长春花C.roseus(L.)G.Don.var.flavus(Tsiang)Metcalf亦同等入药。 形态与本种相似,仅花的颜色不同,前者花白色,后者花黄色。味微苦,性凉。镇静安神,平肝降压。 治高血压,白血病,肺癌,绒毛膜上皮癌,淋巴肿瘤,何杰金氏病,恶性肿瘤。 内服:煎汤,6~15克;或提取物制成注射剂。此药(全年可采)迄今已经分离出70余种生物碱,例如长春碱、长春新碱、洛柯定碱、洛柯辛碱、派利文碱、文朵灵碱、去乙酰文朵尼定碱、泻花碱、文朵尼定碱、洛柯宁碱、四氢蛇根碱、异长春碱、环氧长春碱、洛柯碱、四氢鸭脚木碱、西特斯日钦碱等。根含生物碱:帽柱叶碱、阿枯米辛碱、长春碱、蛇根碱、鸭脚木碱,四氢鸭脚木碱等。根皮含鸭脚木碱和蛇根碱。 叶含生物碱,主要为四氢鸭脚木碱、长春碱,长春新碱等。药理实验表明❶ 抗肿瘤作用:从长春花植物中分离出的生物碱,多具抗肿瘤作用,其中以长春碱、长春新碱最有价值,已应用于临床。 两者化学结构极相似,但抗瘤谱不尽相同,两药间无交叉抗药性。 总碱还有扩张冠状血管的作用(属于解痉性神经节阻断剂)。 对红细胞、血小板影响较少。 少数病人用药后可有食欲轻度下降及其他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便秘等),部分病人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失眠、头晕、暂时性精神抑制、感觉异常、深部腱反射消失,此外尚有口腔粘膜炎、尿潴留、窦性心动过速等;对动物骨髓及淋巴组织有明显抑制作用,精子形成障碍,肠粘膜浮肿,肠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大量长期应用可出现肝细胞萎缩。对静脉有一定的刺激性,注射部位可有暂时疼痛,如漏出皮下,可引起局部坏死。 长春新碱的临床毒性,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感觉异常(四肢麻木、刺痛)、深部腱反射消失、全身软弱、运动障碍、声嗄、眼睑下垂、复视,此外尚有便秘、肌肉疼痛、腹痛(绞痛式)。大约有20%的病人表现脱发。 出现一般副作用不影响治疗,个别病例出现较严重的副作用,需暂时停药。末梢神经损害现象多出现在6~10周后,停药后复原甚慢。 注射可引起发热,一般3天内下降至正常。此剂对造血系统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药2~4周时,血红蛋白、血小板和白细胞数降到最低,以后随病情好转而上升,但和其他抗癌药物比较则抑制作用较小。 对静脉亦有刺激性,故静注时不可漏出皮下。副作用:部分病例有肌痛或麻木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用药剂量一般小于每公斤体重0.6毫克。有些病例在用维持量时或停药后2~3周又趋复发。 本品对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疗效出现快,不需近期重复注射,副作用不大。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