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
❶ 古都邑名。 原为古乡聚名。西汉高帝五年(前202)始置县,七年定都于此。 惠帝元年(前194)筑城。 地在今西安市西北,史载城周六十五里,实测25100米。 四面各三门共十二城门,依渭水而筑,呈不规则的正方形。居住人口达二十余万,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汉以后,新莽(改名常安)、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皆以此为都。 东汉、三国魏、五代唐皆以此为陪都。汉末绿林、赤眉起义,唐末黄巢和明末李自成起义的农民政权亦曾建都于此。 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在汉长安城东南(今西安位置上)筑新城,号大兴城。入唐仍名长安。 史载城周六十七里,实测周长约36700米,外有城濠。由外郭城、皇城、宫城和各坊、市等构成。 据实测,城内南北向街道十一、东西向街道十四条。 规划整齐,布局严密,为中国里坊制封闭式城市的典型。唐时经济、文化及对外贸易均有较大发展,长安亦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国际城市之一。唐末天祐元年(904)迁都洛阳后,被毁弃。 ❷ 因西汉、隋、唐等定都于长安,故唐以后常以长安为国都泛称。李白《金陵》诗:“晋朝南渡日,此地旧长安。”此长安实指今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