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券
银行发行的一种信用货币。 它是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中产生的。最早的银行券出现于17世纪的英国,是用来代替商业票据的。 商业票据的流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一些持有票据的职能资本家因急需现金到银行要求贴现,银行通过办理票据贴现对他们发行银行券,以银行的信用代替私人商业信用。这种银行券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支付日期,持券人可随时向发券银行兑取现金。由于银行券在流通中是以金属铸币的代表者出现,并能普遍被人们所接受,因此能同金属货币一样在市场上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各国初期的银行券,都采取分散发行制度,许多商业银行都利用银行券的发行来增加自己的资金。 后来,随著中央发行银行的出现,银行券逐渐转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制,银行券停止兑换黄金,并日益丧失了它的稳定性,成为不兑换的纸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