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铜锤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铜锤草 【名称出处】:《四川中药志》 【概况】: 异名 大酸味草(《广州植物志》),大老鸦酸、地麦子(《贵州民间药物》),紫酢浆草(《四川中药志》),大咸酸甜草、水酸芝(《福建中草药》)。 基源 为酢浆草科酢浆草属植物红花酢浆草的全株或根。 原植物 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 DC. 形态 多年生常绿草本,直立,无茎,高可达35cm。地下部分有白色的小鳞茎,鳞茎径2~2.5cm,鳞片膜质,褐色,背面有3条纵棱,被毛。 叶基出,为掌状复叶,由3小叶组成,叶具长柄,叶柄长15~24cm,纤弱,被长柔毛;小叶阔倒卵形,长达3.5cm,宽1.5~3.5cm,先端凹缺,全缘,被毛,两面均有棕红色瘤状小腺点。伞房花序基出,与叶等长或稍长,有花5~10朵;萼片5,绿色,尖端有红色小腺体1对;花瓣5,淡紫红色;雄蕊10,5长5短,花丝下部合生成筒,上部有毛;子房长椭圆形,5室,花柱5,分离。蒴果短条形,角果状,长1.7~2cm,有毛,熟时开裂。 种子细小,椭圆形,棕褐色。花果期4~10月。 (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2164页.4469条图) 生境与分布 生于疏林路边、草地或荒坡,也有栽培于庭园中作地被和观赏用,各地有栽培。 。【生药】: 采集 6、7月间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化学】: 含草酸。 参考文献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67 【药性】: 性味 酸,寒。 《贵州民间药物》:“酸,平。” 功效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 跌打损伤,咽喉肿痛,肾盂肾炎,淋浊,白带,水泻,痢疾,痈疮,烫伤。 ❶ 《贵州民间药物》:“行气活血。治金疮跌损,月经不调,赤白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炖肉服。外用:捣敷;或捣烂调敷。 使用注意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贵州民间药物》:“治小儿惊风:大老鸦酸根15g,鱼鳅串、铁灯草各9g,煎水服。” 单方应用 ❶ 《福建中草药志》:“治肾盂肾炎:鲜红花酢浆草30g,捣烂和鸡蛋炒熟服。” 食疗 《四川中药志》:“治痔疮脱肛:铜锤草炖猪大肠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