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野罂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野罂粟 【概况】: 异名 山大烟、野大烟、山罂粟、毛罂粟(《吉林中草药》),山米壳(《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基源 为罂粟科罂粟属植物野罂粟的果实、果壳及带花全草。 原植物 野罂粟Papavernudicaule L.,又名来汗古丽(维名)。 形态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60cm,全株被硬伏毛,折断后有白浆。 基生叶丛生,具长柄,叶片长卵形,羽状深裂,裂片再不等浅裂。花茎直立,细弱,远长于叶,由基部抽出;花单一,顶生;花瓣4,橙黄色或黄色,倒卵形,波状,二轮排列,内轮2枚较小。蒴果长圆形或倒卵状球形,常密生硬毛,长约18mm,顶端有盖。(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2148页.4417条图)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高燥地、多石砾地。分布于中国东北及内蒙古、山西、宁夏、青海、新疆、湖北。 。【化学】:全草含黑龙碱(Amurine)、黑龙灵(Amuroline)、黑龙因(Amuroine)、黄连碱、金黄罂粟碱(Nudaurine)等,并有少量皂甙。叶含氰甙,花含黄酮类化合物,野罂粟碱(Nudicauline)。 参考文献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42 江纪武等编著.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778 【药性】: 性味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酸、微苦,微寒。有毒。” 功效 敛肺,固涩,镇痛,止泻。 主治 《新华本草纲要》:“用于神经性头痛,偏头痛,久咳,喘息,泻痢,便血,遗精,月经痛,白带,脱肛,胃炎,胃溃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使用注意 《全国中草药汇编》:“本品服用过量可出现头昏,耳鸣,皮肤出疹,搔痒,青紫等毒性反应。”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内蒙古中草药》:“治水泄不止:野罂粟9g,乌梅肉6g,大枣10g,水煎温服。” 单方应用 ❶ 《宁夏中草药手册》:“治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痛经,胃痛,久咳喘息:野罂粟6g,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