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唐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唐寅1470—1523明画家、文学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吴县(今属江苏)人。少与“狂生”张灵纵酒,不事生产。曾向周臣学画,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弘治十一年(1493年)乡试第一。会试时,总裁会试官程敏政以科场舞弊案被劾,他受牵累遭革黜。归家后游名山大川,专事绘画卖画为生。擅画山水,取法南宋李唐、刘松年皴法,兼工人物、花鸟,笔力秀润峭利,工笔、写意俱为人们赞赏。题画时有用“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又善书法,能诗文。晚年作诗不拘成法,不避口语,颇能表现真实的思想感情。生活放浪不羁,对世俗表示蔑视,诗中亦有流露。曾筑室桃花坞,与客日饮其中。有《六如居士全集》。 唐寅(1470—1524)明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初字伯虎,改字子畏,号六如、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等,自署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王宠亲家,周臣弟子。弘治十一年(1498 年)解元。次年会试以科场舞弊案牵连入狱,罚于浙江布政司为吏。十六年归居桃花坞。与张灵等疏狂交游。正德九年(1514 年)受宁王朱宸濠聘,察其不轨,次年佯狂归。晚岁皈心佛乘。喜藏书校书,博学有高才,与徐祯卿、祝允明、文徵明号吴中四才子。工诗古文词,小令尤佳。书学赵孟 共2首 (词)明· 红满苔阶绿满枝。 杜宇声声,杜宇声悲。 交欢未久又分离。 彩凤孤飞,彩凤孤栖。 别后相思是几时。 后会难知,后会难期。 此情何以表相思。 一首情词,一首情诗。 (词)明· 雨打梨花深闭门。 孤负(一作忘了)青春,虚负(一作误了)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 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 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 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寅 唐寅明代画家、文学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吴县 (今属江苏) 人。擅画山水,并工画人物、花鸟,兼善书法,能诗文。著有《六如居士全集》 。 ☚ 村话 托庇 ☛ 唐寅 唐寅见“美术”类。 ☚ 王九思 王磐 ☛ 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苦学有格,弘治十一年中乡试第一,三十岁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革黜,发往浙江为吏。后游历名山大川,致力绘事,卖画为生。生活颓放不羁,刻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擅画山水,多取法南宋李唐、刘松年,兼采元人法,能自出新意,格韵沉郁,风骨奇峭。一变斧劈皴为细长清劲线条的皴法。亦精仕女、花鸟,笔墨秀润,景物清隽生动,工笔、写意俱佳。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工书,挥写俊迈轶群。能诗文。文以六朝为宗。诗少学初唐,风格浓丽;中年学刘禹锡、白居易,多凄怨之词。晚益自放,不拘成格。著有《六如居士全集》。绘画作品有《落霞孤鹜图》、《秋林图》、《桃花坞图卷》等。 ☚ 张路 文征明 ☛ 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别署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南直隶吴县(今属江苏)人。少有才华,性格放浪不羁,晚皈心佛乘。明弘治十一年(1498)乡试第一。会试时因牵连科场舞弊案而下狱。事白谪为吏,耻不愿就,以卖诗文书画度日。擅山水,兼精仕女,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常往来,切磋艺事,时称“吴中四才子”。有《六如居士全集》、《伯虎杂曲》等。《明史》有传。《全明散曲》辑存其小令五十首,套数二十套,复出套数三套,以写闺怨离情居多,亦间有叹世之作。唐寅是较早以南曲称著的曲家,注重词句修饰,风格典雅绮丽。对于少女的春情,思妇的离怨,都能曲尽其妙地加以描摹、揭示;又喜用顶针、联珠等修辞手段。其叹世词与风情之作风格迥异,喜笑怒骂,挥洒自如,读来有满腔积郁,一吐为快之感,颇为后人赞赏,效仿者不少。 ☚ 王磐 王守仁 ☛ 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伯畏,又字子畏,自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其父经商,家财豪富。唐寅少露才华,文章跌荡融畅,大获时辈称誉。秉性放荡不羁,好作狭邪游。史称“性颖利,与里生张灵纵酒,不事诸生业。祝允明规之,乃闭户浃岁,举弘治十一年(1498)乡试第一”。次年与江阴人徐经入京会试,因牵涉科场舞弊案下狱。罢黜为吏,寅耻而不就。宁王朱宸濠以厚币招聘,唐察其有异志,佯狂以免。后筑室桃花坞,以鬻画卖文度日。家无担石之储,而客常满座,流连诗酒声色,与祝允明、徐祯卿、文徵明并称“吴中四才子”。与沈周、仇英、文徵明合称“明四家”。晚好禅学,归心释氏,取四句偈,因号“六如”。外虽颓放,中实沉玄。寅博学多才,尤以书画名世。其所作诗文,多凄怆悲凉之感。钱谦益称“伯虎诗少喜秾丽,学初唐,长好刘、白,多凄怨之词,晚益自放,不计工拙,兴寄烂熳,时复斐然”(《列朝诗集小传》丙集)。存词十七阕,思深笔健者唯《望湘人·咏怀》、《谒金门·吴县旗帐词》、《鹧鸪天》三阕。清沈雄《古今词话》评曰:“唐有《踏莎行》、《千秋岁引》”等等,“不甚精警,故逸其词而叙其人”。清嘉庆六年(1801)长沙唐仲冕辑有《唐伯虎全集》,卷四即为词、曲。《明史》卷二八六有传。《六如居士词》一卷,有《惜阴堂汇刻明词》本。 ☚ 毛宪 吴山 ☛ 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于商贾之家,少时入乡学,才气奔放。因与同里秀才张灵嬉戏游荡,为同学所轻视,寅曰:“闭户经年,取解首如反掌耳。”明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应乡试,果中魁首,为解元。其才学为乡试主考梁储与次年会试主考程敏政所叹赏,会试时因唐寅同舍徐经贿赂敏政书僮,得到考题,事发,程、唐、徐等皆下狱,事讫出狱,绝意仕进,生活放浪,曾远游洞庭湖、南岳、浙江天台山及福建武夷。江西宁王宸濠慕其才名,以厚币聘之,寅察其有异志,乃佯狂纵酒,言其丑事。宁王不能堪,遂放归。归吴后,筑室桃花坞,与宾客宴乐其中,自篆闲章曰:“江南第一才子”。有时坐临街一小楼,卖画易酒。自题诗曰:“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常时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言志》)可见其为人。寅诗多以苏州四时风物、日常生活为题材,题画赠答、伤时讽世之作亦为数不少。如《花月吟效连珠体》、《和沈石田落花诗三十首》、《观鳌山》、《桃花庵歌》、《叹世》六首皆其代表作品。寅诗是作者风流放诞人品的写照,如:“衲衣乞食自行歌,十院烧灯拥翠娥。天下风流谁可并?洛阳雪里郑元和。”(《题自画韩熙载图》)《贫士吟》十首则借咏古来贫士以表现布衣之士的自豪感。寅早年学六朝,喜其秾丽;中年学白居易、刘禹锡,喜其坦易,通俗;晚年则不拘成格,不避俚俗,对传统诗风有所突破。王世贞讥其诗如“乞儿唱莲花落”(《艺苑巵言》),《四库全书》不收其集,言其诗“颓唐浅率”,说明寅诗是背离正统文学的,但其诗也确有不少油滑浮浅之作。寅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他们的诗歌(徐氏早期诗歌)在浪漫主义倾向上是有共同之处的。其散文小品、词、曲亦有独到之处。其画最工山水,取景写物时出新意,亦善画人物仕女,生动妩媚,不落俗套。有画谱与《六如居士全集》传世。祝允明为撰墓志铭,今人阆风为撰《唐六如年谱》与《唐六如评传》。《明史》卷二八六有传。 ☚ 陈沂 文徵明 ☛ 唐寅1470—1524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鲁国唐生、句吴逋客、西湖散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明代画家、文学家。“吴中四才子”之一。弘治十一年举人第一,世称唐解元。会试时因受科场舞弊案牵连被革黜。居家益狂放不羁。宁王闻其名,以厚币聘之,佯狂以拒,放还。有《六如居士全集》十八卷。 唐寅安得进身,潜访前所见丫鬟,云名桂华,用公所素庞爱者。计无所出。居久之,偶见郎君文义有未妥处。私加改窜,或为代作。师喜其徒日进,持文夸华。华曰:“此非孺子所及,必倩人耳。”呼子诘之,弗敢隐。因出题试安,援笔立就。举文呈华,手有枝指。华阅之,词意兼美。益喜甚, 留为亲随,俾掌文房。凡往来书札, 悉令裁复,咸当公意。未几,主典者告殂,华命安暂摄, 出纳惟慎,毫忽无私。公欲令即真,而嫌其未婚,难以重托,呼媒为择妇。安闻,潜乞于公素所知厚者,云:“安闻主公提拔,复谋为置室,恩同天地。第不欲重费经营,或以侍儿见配可耳!”所知因为转达。华曰:“婢媵颇众,可令自择。”安遂微露欲得桂华。公初有难色, 而重违其意,择日成婚。另饰一室,供帐华侈。合卺之夕,相得甚欢。居数日,两情益投,唐遂吐露情实,云:“吾唐解元也,慕尔姿容,屈身就役。今得谐所愿,此天缘也。然此地岂宜久羁?可潜遁归苏。彼不吾测,当图谐老耳!”女欣然愿从。遂买小舟,乘夜遄发。天晓,家人见安房门封锁,启视室中,衣饰细软,俱各登记,毫无所取。华沉思莫测其故,令人遍访,杳无形迹。 年余,华偶至阊门,见书坊中坐一人,形极类安。从者以告,华令物色之。唐尚在坊,持文翻阅,手亦有枝指。仆尤骇异,询为何人?旁云:“此唐伯虎也。”归以告华,遂持刺往谒。唐出迎,坐定。华审视再三,果克肖。茶至而指露,益信为安无疑。奈难以直言,踌躇未发。唐命酒对酌。半酣,华不能忍,因缕述安去来始末以探之。唐但唯唯。华又云:“渠貌与指,颇似公,不识何故?”唐又唯唯,而不肯承。华愈狐疑,欲起别去。唐曰:“幸少从容, 当为公剖之。”酒复数行,唐命童秉烛前导,入后堂,请新娘出拜。珠珞重遮,不露娇面。拜毕,唐携女近华,令熟视之。笑曰:“公言华安似不佞,不识桂华亦似此女否?”乃相与大笑而别。华归,厚其装奁赠女。遂缔姻好云。事出《泾林杂记》。 本篇选自冯梦龙《情史类略》卷五情豪类。《情史类略》一名《情史》,又名《情天宝鉴》。是冯梦龙选录历代笔记小说和其他著作中有关男女爱情的故事,分类编纂而成。《唐寅》一篇据编者云:“事出《泾林杂记》。”又有《耳谈》一书所载陈玄超与秋香之事与此事相仿佛,后人因将二事揉合成“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经后人编成小说、戏剧,并多次搬上银幕,成为一个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才子佳人故事。 唐寅是明中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初字伯虎,更字子畏,号六如居士。苏州吴县人。他生于山水明瑟的江南,长于绮罗繁富的姑苏,那里历来是人文渊薮。唐寅生于斯乡而又天赋极高,故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精。二十九岁,中应天府乡试解元。 但唐寅在仕途上颇不得意,这使恃才傲物的他更加放诞不羁。他在苏州城内桃花坞造起桃花庵,高唱着:“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前,不愿鞠躬车马前……”的诗句,还自称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人们很自然的要把桃色事件与“第一风流才子”的桃花仙联系在一起。这就是“三笑姻缘”一类故事盛传于民间的原因。 这篇故事说唐寅“才高气雄,藐视一切;而落拓不羁,弗修边幅;每遇花酒会心处,辄忘形骸”。寥寥数笔,勾画中一个落魄才子的狂放形象。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这样的描写,不仅有原型依据,更重要的是为他以后屈身为奴,追求桂华的大胆行动作了铺垫。他的“落拓不羁,弗修边幅”,是他不同流俗,乃至愤世嫉俗的一种表现,是对封建礼教的漠视。这是他以后能冲破礼教的羁绊和世俗的偏见,执著追求爱情的思想基础。 唐寅对爱情的追求是执著大胆并富于机智的。在封建社会中,男女授受不亲,更不要说是青年男女了,他们不可能长久来往,逐渐了解并产生爱情;而往往是一见钟情的。但在一见钟情后,有些人不能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而饮恨终生,有些人只是一时冲动、始乱终弃,所以由此而引起的爱情悲剧是指不胜屈的。难能可贵的是:唐寅不仅对桂华一见钟情,而且矢志不渝,执著地追求。他不顾世俗的白眼,不顾森严的封建等级观念,想方设法,不惜屈身为奴,以求得有亲近一个位居奴仆地位的桂华的机会。他的爱情是真诚的,不是招花惹蝶的逢场作戏。他既不同于李玉的负心,也不象张珙那样畏葸,要爱就大胆地爱,要追求就无所顾忌地追求。封建礼教、等极观念,在他爱情的天平上没有份量,这就使唐寅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冲破封建思想牢笼的民主主义色彩。 但唐寅毕竟是文人才子,他追求爱情的方式也是独特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这与他的身份和性格是吻合的。他设计机巧,谋划周全。当他决定去追求桂华时,先用计脱身独行,然后投身华府为奴,终于打听到桂华的底细。他以自己的才智博得主人青睐,终于与桂华做文君相如之奔。他的行动大胆、果断。而这一切又都是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这就使一段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冲决封建思想罗网的意义。 红花须绿叶,好事要人帮。华虹山学士可以说是一位豁达大度,与人为善的君子。他对唐寅“尤为推服”,虽然“尚未觌面”却“神交有年”,这就为以后埋下了伏笔。他有知人之明,发现华安的才能便加以提携。他之为华安择妇,本是要依为重托的,却不料,华安竟携桂华远飏而去,不但失了一个华安,还搭上了一个桂华,而且传扬出去,也会令他难堪,但当他在苏州阊门认出二人时,不但不以为忤,反而“厚其装奁赠女”,慨然割爱,可谓善于成人之美。这在结构上、也与开头首尾呼应。 桂华着墨不多,形象却也很突出。作者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写她在众女中“貌尤艳丽”,她虽然为华学士宠爱,但毕竟是一个地位贱卑的丫环。从她“欣然愿从”唐寅夤夜出奔一事来看,她也绝不是象霍小玉那样低声下气,也不象崔莺莺那样遮遮掩掩;而是以大胆的行动表达了自己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她虽然已与唐寅“合卺”,但二人毕竟与主人有依附关系,人身不完全是自由的,这就需要她有勇气、有决断,这些都表明了桂华不同凡响之处。 这篇故事结构严密完整,针脚绵密,情节曲折有致。由华学士对唐寅的“神交”和“推服”为结尾得体的处置做了铺垫;由一次偶然的邂逅,引出了一系列曲折的情节,一波三折。叙事简洁,开门见山,直接入话,无拖沓之弊。语言上,虽为文言、却很浅近,很少藻饰。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在明代文言小说中均属上乘。 唐寅 唐寅1470—1523明代画家、诗人。《明史》有传。字伯虎,一字子畏,自号六如居士,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弘治十一年(1498)中解元,程敏政奇其才,收为门下。次年会试,程敏政任主考官。唐寅同舍生徐经窃得试卷,事露,牵连唐寅下狱,贬其至浙江为吏,唐耻而不就,归家放浪远游。宁王朱宸濠慕其才名,优礼聘待。唐寅发觉宁王有异志,遂佯狂疯颠以避祸。晚年愈益颓放,归心佛禅。工画善诗,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齐名,号称“吴中四才子”。其诗文卓然自立,才情逸丽,通脱放言,不避俚俗。存赋3篇,咏物言情,颇见人格。著有《六如居士全集》。 ☚ 唐肃 唐顺之 ☛ 唐寅【同义】总目录 唐寅六如居士 唐寅明代画家。1470年生,1523年去世。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擅山水,兼工人物。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合称“吴中四才子”。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1498年考中应天府第1名解元。1515年自号“六如居士”。为人狂放,不事科举。擅长诗画,作品多游记和题画的诗歌,挥洒自如,天然成趣。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唐仲冕辑《六如居士全集》,收诗文集7卷,补遗1卷,外集6卷,画谱3卷,墨亭新赋1卷,花坞联吟1卷。《湖山一览图》轴(139cm×56cm)。《墨梅图》轴(95.9cm×36.1cm)。《春雨鸣禽图》轴(121cm×26.7cm)。《春山伴侣图》轴(82cm×44cm)。《骑驴归思图》轴(77.7cm×37.5cm)。《秋风执扇图》轴(77.1cm×39.3cm)。《毅庵图》卷(31.1cm×137cm)。《牡丹仕女图》轴(125.9cm×57.8cm)。《落霞孤鹜图》轴(189.1cm×105.4cm)。《山路松声图》轴(194.5cm×102.8cm)。《渡头帘影图》轴(170.3cm×90.3cm)。《丘陵独步图》轴(55.1cm×27.8cm)。《看泉听风图》轴(72.5cm×34.7cm)。《洞庭黄茅渚图》卷(22.1cm×66.8cm)。《孟蜀宫妓图》轴(124.7cm×63.6cm)。《风竹图》轴(84cm×44.5cm)。《灌木从筱图》轴(109.4cm×58.9cm)。《古木幽篁图》轴(146cm×148.6cm)。《步溪图》轴(159cm×84.3cm)。《虚阁晚凉图》轴(171cm×138cm)。 唐寅 447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明代画家。吴(今苏州)人。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明四家”。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结交,人称“吴中四才子”。弘治间举应天府解元。旋于会试,因科场舞弊案,受累革黜。乃绝仕进功名之念,云游四海,后归故里,潜心绘事。性疏朗,任逸不羁,纵酒吟诗,玩世不恭。晚年好禅学。自云“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前,不愿鞠躬车马前。”刻章自命“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故生平逸事甚多。山水、人物、花鸟、仕女、楼阁无一不工。初师周臣,而雅俗迥别。上自宋代李、范、马、夏,近至“元四家”,靡不研解。能融各家之长,自成一格。作风沉郁,而风骨奇峭,行笔秀润缜密而有韵度,远攻李唐,足任偏师,近交沈周可当半席,学李唐、刘松年,实青出于蓝。兼善书法,能诗文。著有《六如居士全集》。存世画迹有《秋风纨扇图》(有专条)、《洞箫仕女图》、《看泉听风图》(均藏南京博物院)等。 ☚ 吴伟 文徵明 ☛ 唐寅 唐寅1470—1523明画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江苏吴县人。初学画于周臣。29岁时应乡试夺魁,进京会试时因科场舞弊案受辱,愤然辞职,以书画度日。后游历名山大川,画艺大进。因生活坎坷,满腹悲愤,玩世不恭。刻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自言志曰:“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业(孽)钱。”善于画山水,多取法南宋李唐、刘松年,但变大斧劈皴为细劲的长条皴。景物繁复清秀,刻画细致。兼工人物、花鸟,所画仕女,柔媚细腻。亦善诗文书法。有《六如居士集》传世。 ☚ 文征明 仇英 ☛ 唐寅 唐寅1470—1523明代文学家、画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吴县 (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弘治年间乡试第一。会试时,因科场舞弊案牵连被革黜,遂漫游名山大川,过纵情诗酒的放浪生活,并致力于绘画。其诗文不拘成格,多写闲情琐事。其绘画工山水,擅长人物仕女,有时也作水墨花鸟,俊俏活泼,饶有情致,在吴门四家中名声最高。有《六如居士全集》及 《画谱》 传于世。 ☚ 后七子 袁宏道 ☛ 唐寅 唐寅1470—1523Tangyin明代画家,吴门四家之一。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江苏吴县人。少年有才名,弘治十一年中应天府解元,后入京会试,以考场舞弊案被牵连下狱,罢为吏。由于仕途不得志,遂绝意进取,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他性格狂放不羁,诗文书画,才气横溢。书法师赵孟頫,绘画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楼阁等无所不工。早年从师周臣,又追慕李唐、刘松年等“院体”传统,吸收元四家水墨浅绛法,博取众长,以工细为主,而兼文人画的笔墨,兼融并包,自创一派。行笔秀润缜密,具潇洒清逸的韵度。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也有描写亭榭园林,文人逸士悠闲生活的作品,笔墨技法随题材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人物画在他的作品中占相当的比重,多描写古今仕女生活和历史故事,仕女形象注意造型优美。早年以工细艳丽为主,色调浓丽,后来稍变为水墨写意,线条细劲流畅,风格洒脱。他的工笔人物画《孟蜀宫伎图》描写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后主孟昶的宫廷生活,精心描绘了四个盛装宫伎的神情面貌,宫女们身着云霞彩饰的道衣,头戴莲花冠,各持壶、盘等器物,相对而立。画法继承五代和宋人工笔重彩的传统,人物面貌秀丽,体态端庄,衣纹作铁线描,线条细劲流畅,色调浓艳鲜明,技法精工,是唐寅早期人物画的代表作。唐寅的传世作品还有《秋风纨扇图》、《山路松声图》、《枯槎鸲鹆图》、《事茗图》、《落霞孤鹜图》等。 孟蜀宫伎图 唐寅 ☚ 文征明 仇英 ☛ 唐寅1470—1523明画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等,长州(今江苏苏州)人。以卖画/为生,生活不羁,刻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精山水、仕女,格韵沉郁,笔墨秀润,风骨奇峭。工笔、写意俱佳,变斧劈皴为细长清劲线条皴法。书法俊迈轶群。画迹有《落霞孤骛图》、《秋村图》、《孟蜀宫 唐寅明代画家、文学家。擅诗文。文以学六朝为主,辞句敏快。晚年作诗自放无束,不讲格律,不拘成法,不避口语,有真情实感。题画诗清新活泼,为世所重。散曲以小令见长,翩翩有致。尤善画,亦工书法。有《六如居士全集》十八卷。参见“艺术”中的“唐寅”。 唐寅 唐寅1470—1523明画家。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又有梅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别号。吴其(今江苏苏州)人。弘治戊午(1498年)举应天府(今南京)解元,因牵涉科场案件,株连入狱,被革黜,后以书画度日。赋性逸朗,能诗善画,艺学精湛,为一代文士。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无一不精。吸收历代绘画优长,继承南宋院体画技,创文人画之特质,独树秀润缜密、柔媚细腻的艺术风格。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在明朝文坛上被誉为“吴中四杰”之一。其诗文风致,初尚才情,晚年颓然自放。在他写的《桃花庵歌》中有“别人笑我成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尤喜画中题诗,在画竹题诗中有“一枝寒竹获山家,秋夜来听雨似麻,嘈杂欲疑蚕上叶,箫森更比蟹爬沙”。其仕女画代表作为《孟蜀宫妓图》(绢本设色,藏故宫博物院),画中题诗为“莲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微,花柳不知不已去,年年斗绿与争绯”。山水画《山路松声》为其画风成熟时期之佳品,其笔墨挺拔又富柔和,题诗为“女儿山前野路横,松声偏解合泉声,试从静里闲倾耳,便觉冲然道气生”。有《六如居士全集》、《六如画谱》传世。 ☚ 文征明 仇英 ☛ 六如居士诗文集/才子文 ☚ 东江家藏集 六如居士诗文集 ☛ 唐寅 唐寅1470—1524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寅天资聪颖,初与乡里狂生张灵相善,纵酒为乐,不事科举。后听从祝允明规劝,闭户读书经年。弘治十一年(1498)中乡试第一。座主梁储荐其文于程敏政,亦被赏识。不久,寅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黜落,并下狱。谪为吏,寅以为耻,辞不就任。家居时益放浪形骸。筑室名桃花坞,日与客醉饮其中。寅擅丹青,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兼擅书法。能诗文。诗初尚才情,晚年不拘成格,颓然自放。文以师法六朝为主。有《六如居士全集》。 ☚ 罗玘 文徵明 ☛ 唐寅 唐寅1470—1523明画家、文学家。字伯虎,一字子畏,自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吴县 (今江苏苏州) 人。少与张灵相善,学画于周臣。才气奔放,年二十九举乡试第一,会试时因被科场舞弊案所累,下诏狱,谪为吏。自此漫游名山大川,致力于绘画,纵情诗酒,并以卖画为生。他“赋性疏朗,狂逸不羁”,曾镌一印,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善作山水画,尊重两宋诸家,多取李唐、刘松年之长,兼采元人画法。造景或雄伟险峻,或平远清幽,都能小中见大、粗中见细,一变斧劈皴为细长挺秀线条的皴法,行笔秀润缜密而有韵味,工笔、写意俱佳。特别善作人物仕女、花鸟、楼观之画,他的着色山水被称为“院体”。与文徵明、沈周、仇英合称“明四家”。兼善书法,能诗文。文以六朝为宗; 诗初多秾丽,中年学刘禹锡、白居易,晚年不拘成格,著有《六如居士全集》。传世作品有《山路松声图》、《青山伴侣图》、《骑驴归思图》、《江南农事图》等。 ☚ 唐诗 唐宋传奇 ☛ 唐寅 唐寅唐寅 (1470—1523),明代画家、文学家、书法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史、南京解元等。吴县人。少有俊才,博雅多识,初学画于周臣,同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 “吴中四杰”。 ☚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 唐寅 唐寅唐寅(1470—1523),明代画家、文学家、书法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史、南京解元等。吴县人。少有俊才,博雅多识,初学画于周臣,同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杰”。 ☚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 唐寅1470~1524Tang Yinfamous calligrahper,painter,poet and proser of the Ming Dynasty,his courtesy name was Bohu,also named Liuru. Works: A Collection of Liuru Hermit,etc. 唐寅1470—1523明杰出画家、文学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间乡试第一。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革黜,遂漫游名山大川,归后筑室桃花坞,致力于绘画,生活放浪。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称为“吴中四才子”。又与沈周、文征明、仇英齐名,称“明四家”。画初学周臣,后融会前人所长,自立风格,超越其师。山水极工,取法李唐、刘松年两家为多。笔墨灵秀,一变刻划之迹;取景写物时出新意,于清丽中饶有韵致。也擅人物、仕女,工细的用铁线描,设色妍艳;写意的用折芦描,笔势劲爽;都生动妩媚,不落陈套。偶作水墨花鸟,也活泼俊俏。在明四家中声名最大。兼善书法。诗文不拘成格,多写闲情琐事。著有《六如居士全集》。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明吴县(江苏苏州)人。少与同里张灵纵酒,不事科举。学画于周臣。后经友人劝,举弘治十年乡试第一。因程敏政泄试题牵连,归家放浪,筑桃花坞以居,致力于绘画。擅山水,工人物。且能诗文。与祝允明、徐祯卿、文征明齐名,并称“吴中四才子”。与沈周、仇英、文征明合称“明四家”。有《六如居士全集》、《画谱》等。(参考图564、565) 唐寅(明·成化六年——嘉靖二年1470~1523)吴縣 (今江蘇蘇州)人。自署晉昌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又號桃花庵主、逃禪外史、魯國唐生、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少博學多識,弘治十一年 (1498)鄉試第一。翌年赴會試,坐鬻題冤而被革黜。遂築舍治圃于桃花塢,曰桃花盦,日夕與客飲燕散鬱,悠閑文墨間。鎸其章曰“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後淪落,每鬻畫自給。《静思居詩話》徵引其詩曰:“領會皇都第一名,猖披歸卧白茅衡。立錐莫笑無餘地,萬里江山筆下生。”其學務窮研造化,奇趣時發,或寄于畫。繪事精絶,筆墨秀潤峭利,晝法沉鬱,風骨奇峭,刊落庸瑣,務求濃厚,與沈周、文徵明、仇英稱 “明代四大家”。詩文縱横,初尚才情,晚年頹然自放。謂“後人和我不在此”,論者傷之。雅善書法,用筆、結構入趙孟頫堂廡,與衡山 (文徵明)、枝山 (祝允明) 名重天下。而今論之者少,蓋為其烜赫之晝名所覆。書法代表作為 <漫興十首詩卷>。有《六如畫譜》。 唐寅詩卷 (局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