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
【名称出处】:《雷公炮炙论》 【概况】: 基源 为牛科动物黄牛、牦牛等的乳汁制成的食用脂肪。 原动物 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和牦牛Bos grunniens Linnaeus 余项参见“牛肉”条。 【药性】: 性味 ❶ 《千金·食治》:“味甘,平。” ❷ 《唐本草》:“性冷。” 功效 养营,滋阴,润燥,止渴。 主治 虚劳肺痿,咳唾脓血,消渴,便秘,风痹,皮肤瘙痒。 ❶ 《千金·食治》:“补虚,去诸风痹。去月蚀疮,添髓补中填骨。” ❷ 《唐本草》:“主风邪痹气,通润骨髓,可为摩药,功优于酥。” ❸ 《日华子本草》:“止惊悸,心热,头痛,明目,敷脑顶心。” 用法用量 内服:溶化冲。 外用:涂摩。 使用注意 《随息居饮食谱》:“中虚湿盛者忌之。”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太平圣惠方》:“治中风烦热,皮肤瘙痒:醍醐125g。每服半匙,以酒调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