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缨齐紫
邹缨:春秋时邹国国君系在脖子上的帽带。 齐紫:春秋时齐国国君穿的紫色服装。 比喻上行下效。 语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 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甚贵,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为之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服紫:穿紫色衣服。素:指未染色的丝绸或衣服。却:退。 郎中:官名,侍卫近臣。)又“邹君好服长缨,左右皆服长缨,缨甚贵,邹君患之,问左右。左右曰:‘君好服,百姓亦多服,是以贵。’君因先自断其缨而出,国中皆不服长缨”。 《南史·儒林传论》:“语曰:‘上好之,下必有甚焉者。’是以邹缨齐紫,且以移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