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即《老子》。 道家的经典著作。一般认为是春秋末期的老子所作,有的研究者认为书中包含著战国时期的某些思想,可能最后成书于战国前期。 现存《道德经》是上篇为“道”,共37章,下篇为“德”,共44章,计5000余言。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是“德”篇在“道”篇之前,体例与现今本子不同,但与先秦著作《韩非子》一书所讲的篇章顺序相同,这说明今本和古本在体例上不同。 现今流行本是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主张“道”生万物,“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等。书中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对后来的辩证法思想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一般认为本书是部客观唯心主义著作,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代学者对它作过多方面的研讨和考释工作,现存的注释本就有几十余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