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通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通草 中药名。 出《本草拾遗》。别名:寇脱,离南,葱草,白通草,通花等。 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us(Hook.)K.Koch的茎髓。秋季采收。 选择生长2~3年的植株,割取地上茎,截成段,趁鲜时取出茎髓,理直,晒干。放置干燥处。 将茎髓加工制成的方形薄片,称为“方通草”;加工时修切下来的边条,称为“丝通草。”干燥茎髓呈圆柱形,一般长0.3~0.6米,直径1.2~3厘米。 洁白色,有浅纵沟纹。 体轻,质柔软,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中部有直径0.5~1.5厘米的空心或白色半透明的薄膜,外圈银白色,纵部之见有层层隔膜,无臭无味。以色洁白、心空、有弹性者为佳。产贵州、云南、台湾、广西、四川等地。 通草:拣去杂质,切片。朱通草:取通草片,置盆内喷水少许,微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并随时翻动,至外面挂匀朱砂为度,取出,晾干。 (每通草片10斤,用朱砂300克)。味甘淡,性凉。 入肺、胃经。泻肺,利小便,下乳汁。 治小便不利,淋病,水肿,产妇乳汁不通,目昏,鼻塞。内服:煎汤,2.4~4.5克;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绵裹塞鼻。气阴两虚,内无湿热及孕妇慎服。 ❶ 治热气淋涩,小便赤如红花汁者:通草90克,葵子1升,滑石120克(碎),石韦60克。上切,以水6升,煎取2升,去滓,分温3服;如人行8、9里,又进1服。 忌食五腥、热面、炙煿等物(《普济方》通草饮子)。 上为细末,并入研细去土地龙、麝香少许。每服1.5克或3克,米饮调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通草散)。 ❸ 治伤寒后呕哕:通草90克,生芦根(切)1升,橘皮30克,粳米3合。上4味,以水5升煮,取2升随便稍饮;不差,更作,取差止(《千金方》)。 绵裹少许,纳鼻中(《三因方》)(通草散)。通草含灰分5.95%、脂肪1.07%、蛋白质1.11%、粗纤维48.73%、戊聚糖5.83%。尚含糖醛酸28.04%,其一部分存在于聚β-D-半乳糖醛酸(这种多糖溶于草酸铵溶液)。另含溶于NaOH溶液的多糖,其水解产物中含半乳糖醛酸、半乳糖、葡萄糖和木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