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通脉四逆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通脉四逆汤 【方源】: 《伤寒论》。 【异名】: 通脉加减四逆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一)、姜附汤(《普济方》卷二)〇一引(十便良方》)、通脉四逆加减汤(《法律》卷二)。 【组成】: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用法】: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功用】: 回阳通脉。 ❶ 《注解伤寒论》:散阴通阳。 【主治】: 少阴病,阴盛隔阳。下利清谷,里寒外热,反不恶寒,手足厥逆,脉微欲绝。 ❶ 《伤寒论》: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 【宜忌】: 《普济方》引《十便良方》:忌海藻、菘菜、猪肉。 【加减】: 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方论选录】: ❶ 《古今名医方论》:通脉四逆是于水中温土。里寒外热,浑是肾中阴寒逼阳于外,故君以干姜,树帜中宫;臣以国老,主持中外;更以附子,大壮元阳,共招外热返之于内。盖此时生气已离,存亡俄顷,若以柔缓之甘草为君,何能疾呼外阳?故易以干姜,然必加甘草与干姜等分者,恐丧亡之余,姜、附之猛,不能安养夫元气,所谓有制之师也。其加减法内,面色赤者加葱,后人遂以葱白为通脉四逆,不知阳亡于外,更用葱以助其散,则气从汗出,而阳无由内返也,岂不误耶?盖白通立名,因下利脉微,用葱白以通上下之阳;此里寒外热,用通脉以通内外之阳,故主方不用葱也。宜详辨之。 【临证举例】: 霍乱 《冉雪峰医案》:田某儿媳患霍乱寒多,渴不欲饮,饮亦喜热,舌苔白,吐泻多清水,不太臭,惟耽搁时间过久,救治较迟,肢厥筋挛,皮瘪目陷,六脉全无,病已造极,拟大剂温肾以启下焦生气、温脾以扶中宫颓阳,作最后挽救,拟通脉四逆汤加重其剂,方用:甘草二钱,干姜六钱,乌附八钱。隔三时复诊,吐泻未止,厥逆未回,嘱照原方再进一剂;隔二时又再复诊,吐泻虽缓,厥逆仍未回,俨似正气与邪气同归于尽状,细审细察,探其手心,微有温意。曰:生机在此。盖正气过伤,迟迟其复,兆端已见,稍候即当厥回向愈,嘱其续将三煎药服完,另用前方,姜、附各减为三钱,并加党参四钱,夜间作二次缓服。翌晨复诊,厥回脉出,已能起坐,特精力匮乏,为拟理中加知母、栝楼根善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