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通俗伤寒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通俗伤寒论 医经研究著作。 12卷。清·俞根初(乾嘉时人)原著,何廉臣增补。1916年何氏付梓刊行。 俞氏认为“伤寒为大病,治法为最繁,必熟读仲景书,再遍读后贤诸书,临症方有把握”。俞氏原作融合古今有关论著,结合个人经验阐述伤寒证治比较详尽。后经何秀山及其孙廉臣等校补,多加按语使本书更为丰富。 俞氏绍兴医者,认为南方少伤寒而多温热,治法必当变通。其论治谓需有胆识,“望形察色,辨舌诊脉,在乎识;选药制方,定量减味,在乎胆。必先有定识于平时,乃能有定见于俄顷。”其定方宗旨,谓“古方不能尽中后人之病,后人不得尽泥古人之法”故需灵通变化。因其能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当其行医时疗效甚好,治愈率高,后人评价很高。本书以通俗为名,用意在治病之法不能泥古,亦不能背古。 “上通仲圣之《伤寒》,旁通叶氏之《温热》。勤求古训,博采众法,酌古斟今,通变宜俗”。 文辞浅近易晓。在编述体裁方面,综合张仲景之后直至近代各家的伤寒、温热学说(并包括一些重要的内伤杂病)加以分析归纳。全书12卷,内容为第一编,第1章勘伤寒要诀;第2章六经方药。第二编病理诊断,第3章表里寒热;第4章气血虚实;第5章伤寒诊法;第6章伤寒脉舌。 第三编证治各论,第7章伤寒本症;第8章伤寒兼证;第9章伤寒夹症;第10章论伤寒坏症;第11章伤寒复证。第四编调理诸法,第12章瘥后调理法。 其辨析诸症颇为明晰,其条列治法温寒互用,补泄兼施,亦无偏主一格之弊,方切实用,法可变通。本书有与俞同时之何秀山序及按语,多强调经验方面。其孙何廉臣编定体系并增补内容。刊行于世。 近人曹炳章又补其缺漏,徐荣斋又复重订,改名为《重订通俗伤寒论》。于1956年由新医局出版。 现有版本数种,最早为1916年绍兴医药学报社铅印本,及1956~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即徐本重印),1959年科技出版社重印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