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过坛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过坛龙

【名称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概况】:

异名 铁线草(《岭南采药录》),鸡爪莲(《湖南药物志》),铁脚狼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黑脚蕨(《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原植物 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 L.,又名黑骨芒萁、铁线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历史 《植物名实图考》始载云:“过坛龙生南安,似铁角风尾草,长茎分枝,叶稍大。”按上述及其附图实为本种。

形态 植株高20~50cm。

根状茎直立,密被亮棕色披针形鳞片,叶簇生,近革质,无毛;叶柄亮紫黑色,基部有少数茸毛;叶片扇形,长10~25cm,宽8~20cm,二~三回不对称的2叉分枝;叶轴和羽轴密生红棕色短刚毛;羽片条状披针形,通常中央的较长大;小羽片扇形或斜方形,外缘或上缘浅裂,不育部分具细齿;叶脉扇形分叉;孢子囊群生于由叶片顶部变质反折的囊群盖下;囊群盖半圆形至矩圆形。(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167页.图33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00~1100m的向阳酸性红壤地。

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亚洲热带其他地区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贮藏 晒干用者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

全草含黄酮甙、有机酸、氨基酸、酚类及糖类。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873

【药性】:

性味 苦、辛,凉。

❶ 《岭南采药录》:“苦。”
❷ 《陆川本草》:“辛、涩,微凉。”
❸ 《岭南草药志》:“淡,凉。”
❹ 《全国中草药汇编》:“微苦,凉。”

功效 清热,利湿,消瘀,散肿。

主治 急性传染性肝炎,痢疾,腹泻,砂淋,吐血,便血,瘰疬,跌打损伤,烫伤,外伤出血,疔疮。 ❶ 《植物名实图考》:“治疮毒,研末敷之,疮破不可擦。”
❷ 《岭南采药录》:“治痰火结核,功胜夏枯草。理湿热便血,治夹色,均水煎服。捣烂外敷治百足咬伤,理跌打损伤肿痛。”
❸ 《广西药用植物图志》:“内服治砂淋,白痢。外用治刀斧伤,止血生肌收口,续筋骨。


❹ 《南宁市药物志》:“收敛,止痛消肿。治痢疾,湿热腹泻,便血,跌打,烫火伤;洗疮,排脓散肿。”
❺ 《岭南草药志》:“清利表里热及郁热,舒筋活络定痛。”
❻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清热利尿,降火消瘀。治瘰疬。”
❼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利湿,解毒,去瘀消肿。主治感冒发热,肝炎,痢疾,肠炎,泌尿系结石,跌打肿痛,骨折;外用治疔疮,烧烫伤,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外用:捣敷、研末撒或调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江西《草药手册》:“治痢疾:过坛龙全草30g,洗净捣烂,加冷开水同擂,去渣取汁,用白糖调服。”
❷ 《广西药用植物图志》:“治红白痢疾:过坛龙、凤尾蕨各60g。煎汤服。如白多加过坛龙量,减凤尾蕨量,红多则反之。


❸ 《江西民间草药》:“治湿热黄疸:过坛龙全草30g。水煎服。”
❹ 《广西药用植物图志》:“治砂淋:过坛龙60~90g。银器同煲水服。”
❺ 江西《草药手册》:“治肺热咳嗽,带下:过坛龙全草30g,加冰糖,水煎服,连服3剂。”
❻ 《江西民间草药》:“治小儿高热抽搐:过坛龙鲜叶15~30g。捣烂,加冷开水擂汁服。”
❼ 《广西药用植物图志》:“续筋驳骨:过坛龙捣烂,酒炒热敷。”
❽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治烫火伤:过坛龙叶晒干,研极细末,用麻油调和涂搽。”
❾ 《广西药用植物图志》:“止外伤出血,生肌收口:过坛龙晒干研末撒敷。”
❿ 江西《草药手册》:“治阴囊红肿:过坛龙、霸王草。晒干烧灰,调高粱酒搽患处。” ⑾江西《草药手册》:“治牙痛:鲜过坛龙约90g。用清水煎汁,频频含漱。” ⑿《中药大辞典》:“治急性传染肝炎:鲜过坛龙120g(干者60),加红糖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儿童用量减半。服至症状消失为止。

服药后部分病例出现恶心、胃口减弱,及头昏、胸闷等反应,停药后即消失。”

食疗 ❶ 《岭南草药志》:“治吐血:过坛龙根、血见愁根(又名青藤)各100g,加入瘦猪肉或猪脚炖服。”
❷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治瘰疬:过坛龙根100g,黑鱼100g。加水同炖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