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轻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轻粉 【概况】: 异名 汞粉(《本草拾遗》),峭粉(《日华子本草》),水银粉(《嘉祐本草》),银粉(《本草述》),甘汞(《中国药典1963年版》)。 基源 轻粉以水银、胆矾(或皂矾)、食盐为原料,用升华法制成的氯化亚汞结晶。 历史 轻粉最早记载于《本草拾遗》。《嘉祐本草》称“水银粉”。李时珍释其名曰:“轻言其质”。 并谓“升炼轻粉法”(详见前述制法)。所用的原料和制法与现今传统法基本一致。李时珍还谓:“其白如雪,轻盈可爱。”从成品的形状、颜色、质地可以认为古代轻粉和现在轻粉相同。 产地 湖北、湖南、河北、四川、山西、陕西、贵州、云南。 。【生药】: 鉴别 性状 轻粉为小薄片结晶,形似雪花。 银白色。半透明至微透明。具银样光泽。 体较轻,硬度低。质脆,用手捻易碎成细粉末。气无,味淡。 遇光颜色缓缓变暗。置铁片上加热,逐渐变为黄色,最后化为青烟,无痕迹遗留。 理化 ❶ 轻粉遇氢氧化钙试液、氨试液或氢氧化钠试液,即变成黑色。 ❷ 取轻粉,加等量的无水碳酸钠,混合后,置干燥试管中,加热,即分解析出金属汞,凝集在试管壁上,管中遗留的残渣加稀硝酸溶解后,滤过,滤液加硝酸银试液,即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加氨试液即溶解,再加硝酸,沉淀复生成。 加工炮制 ❶ 《中国药典1963年版》法:“胆矾及食盐。置瓷盆中,加少量水混合后,加入水银,搅拌至成糊状,再加入红土,拌成软泥状,捏成团块。 另在平底锅中铺一薄层干沙土,面积与团块大小相等,将团块置砂上,上覆盖瓷缸盆,密封。加热,经24小时后,启开瓷缸盆,扫下轻粉,除去杂质。 ” 2)硝酸亚汞10份和硝酸1.5份与蒸馏水88.5分混合,加食盐3份的水溶液,即得氯化亚汞沉淀,洗涤沉淀至无氯离子,滤过,干燥。即得非晶形粉末。 贮藏 置干燥处,避光,密闭保存。。【化学】: 轻粉主含氯化亚汞Hg2Cl2,含量为98.5%~100.0%,另含微量氯化高汞。天然产的甘汞Hg2Cl2,又名角汞矿,汞和氯的含量:Hg为84.9%,Cl为15.1%。 参考文献 矿物学.商务印书馆.1957∶353 【药理】: 轻粉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 0.5%~1%轻粉混悬液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兔耳中耳炎模型,1%混悬液治疗1wk,致病菌感染部位转为阴性,耳流脓停止[2]。轻粉口服,在体内吸收快,排泄慢,组织蓄积量高,尤以肾、肝为高,这与轻粉在体内分解成Hg2+易与蛋白质亲和有关[3]。 毒性 1%轻粉混悬液对受损兔耳皮肤无影响,2%以上产生组织坏死。 对兔耳鼓膜,1%引起纤维组织间血管扩张,充血,2%以上出现出血等症,导致灶性坏死,对正常耳鼓室粘膜,2%以上产生出血等导致组织变性坏死[2]。将轻粉配成0.15g/ml的水溶液涂于耳道,2次/d,连续35d,治疗慢性耳溢液,导致外耳道和中耳包括面神经受到广泛腐蚀,造成面瘫及全聋[4]。 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表明:10mg/kg的剂量ip,72h无死亡[2]。 参考文献 [1]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57;5(4)∶286 [2] 中草药 1990;21(8)∶26 [3] 中成药 1991;13(1);2 [4]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86;20(1)∶88。 【药性】: 性味 辛,寒。 有毒。 ❶ 《嘉祐本草》:“辛,冷。” 归经 肾、肝经。 ❶ 《玉楸药解》:“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 功效 逐水通便,杀虫攻毒。 主治 水肿臌胀,二便不利,疥疮顽癣,瘰疬,梅毒,下疳,皮肤溃疡。 ❶ 《本草拾遗》:“通大肠,转小儿疳并瘰疬,杀疥疮癣虫及鼻上酒渣,风疮瘙痒。”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0.06~0.15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干撒。 使用注意 内服宜慎,不可过量及久服。体弱及孕妇忌服。 ❶ 《本草拾遗》:“畏磁石、石黄。忌一切血。” 配伍应用 ❶ 配葶苈子,治水气肿满。 ❷ 配巴豆、生硫磺,治臌胀。 ❽ 配珠粉、天竺黄,治杨梅疮。 ❿ 配红粉、冰片、银朱,治手足皲裂。 方选和验方 ❶ 《穴敷疗法聚方镜》:“治寒湿型臌胀:轻粉6g,巴豆霜12g,生硫磺3g。诸药共研末,制成药饼。用时以药饼一片铺脐上,外以纱布、胶布固定。 敷药后自然泻下,泻五、六次后除去药饼,然后以温粥送服调养。” 于每日洗面之时多擦数次,临睡洗面时又擦之。不须3日,自然消痕灭瘢。 为末和匀。湿者干掺,干则猪油调涂。 用公猪净熟油150g,同白占熬化,倾入碗内,入上药细末和匀,水内炖1时许取起。临用时挑膏手心中捺化,摊油纸上,用葱汤洗净疮,对患处贴之。 ❺ 珠粉散(《古今医鉴》)治杨梅疮:轻粉300mg,珍珠粉600mg,天竺黄1.8g。诸药为细末,先用槐条煎汤,洗净患处后,将药搽上。 ❼ 轻粉独蒜膏(福建中医药 1966;(2))治龋齿:轻粉30mg,独蒜1粒(或去膜蒜瓣5g)。将蒜捣烂如泥和轻粉搅均匀,嘱病人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的拇指押在另一手的虎口两叉骨上,当拇指头到达之处,敷上药膏(男左女右)用贝壳盖上,并用绷带固定。 俟敷药处略有烧灼感时,揭去贝壳与药膏,随即起一水泡。 ” 先将前3味药分研成极细末后混匀。取麻油1.2kg加热至沸,离火。 再取黄蜡300g加热熔化过滤,滤液与麻油混合,稍冷片刻,徐徐地加入粉末,并不断搅拌至凝固,令其充分混匀。使用前将局部洗净,然后将药膏均匀地涂布在皮肤表面,再用电吹风热烘,距离15~20cm,以不烫为度。 每天1次,每次20分钟,将药膏擦去,也可以保留一段时间。 ⑾广西中医药 1982;(3):“治狐臭:轻粉、升药底、刘寄奴以5∶3∶2之比例分别研极细末后混匀备用。先剃净腋毛,清洗腋窝,以药粉适量撒于腋窝部,并揉搓数分钟,紧夹腋部10分钟。每日用药1次,7次为1疗程。 ” ⑿祛腐生肌灵(山西中医 1990;(5))治下肢溃疡:轻粉、冰片、血竭、制乳香、制没药各6g,煅石膏、皮胶珠各9g,蜈蚣12g,白敛18g,丹参15g。共研细末,以蛋黄油调成稀糊状,装瓶备用。 治疗时先将疮面分泌物清除干净。视其面积大小将本品油膏均匀摊于纱布上,厚约2~3mm,敷贴于患处。 腐肉较多者可1~2天换药1次。腐肉渐脱,脓性分泌物减少可3~5天换药1次。 ⒀轻粉膏(陕西中医 1989;(4))治神经性皮炎:轻粉、银朱、东丹各60g,嫩松香360g,蓖麻油90g(夏天减为60g)。先将蓖麻油和松香一并入砂锅内炖烊后,以木棒不断搅匀约5分钟,稍冷,再缓入银朱、东丹、轻粉。 用文火保温摊于纸上,一次摊好备用。用时根据皮损范围选用膏药大小,于酒精灯旁溶开,用75%乙醇棉球消毒皮损处后贴上膏药。隔日换药1次。 ⒁提吊膏(江苏中医 1989;(8))治指甲沟炎:轻粉、铜绿各4g,巴豆霜3g。 共研细粉,过80目筛。黄蜡40g,松香30g,凡士林10g置锅内,在文火上熔化,倾入纸盒内,将药粉调入待凝基质中,冷却凝固即得。将制成的膏剂贴敷于患处,外用胶布固定,隔2日换药1次。 ⒂轻冰散(吉林中医药 1988;(6))治肛裂:轻粉、冰片各30g,去油之乳香、没药各20g。 共研细末,过120目筛备用。患者取右侧卧位,局部用新洁尔灭消毒,用消毒竹签(长12cm,直径2mm,一端钝尖,一端扁铲形)的扁端摄药粉约0.5g涂在裂口上,外敷少许消毒棉,用竹签尖端送到肛内压迫药粉,再敷上无菌纱布2块,胶布固定。 ⒃粉红酊(江西中医药 1990;(3))治手足体癣:轻粉100g,黄丹100g,枯矾500g,苦参、黄柏各300g,60%乙醇10升,密闭浸渍7天,滤药液备用。用时在皮损处每日搽药2~3次,持续用药两周为1疗程。 单方应用 ❶ 《仁斋直指方》:“治小儿生癣:猪脂和轻粉抹之。” 【医药家论述】: ❶ 寇宗奭《本草衍义》:“水银粉,下涎药并小儿涎潮、瘛疭多用。然不可常服及过多,多则其损兼行。若兼惊,尤须审谨。 盖惊为心气不足,不可下,下之里虚,惊气入心不可治,若其人本虚,便须禁此一物。” ” 其主瘰疮疥癣虫及鼻上酒渣风疮瘙痒者,皆从外治,无非取其除热杀虫之功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