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身心问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身心问题 即关于精神和形体、灵魂和肉体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史上历时最久的哲学问题之一,特别是从笛卡尔以来占据了全部形而上学的中心地位。 这个问题首先是心和身的区分问题。关于什么是心,约有十种学说:(1)心是一种不灭的可以轮回的灵魂;(2)心是灵魂对身体作用的产物;(3)心是一种精神实体;(4)心是精神事件的连续;(5)心是身的产物;(6)心是身的一种功能;(7)心是有机体整体的功能;(8)心是身的行为的一种类型;(9)心与脑过程是同一的;(10)心即物质。 关于身心之间的关系问题有两大类理论:一元论和二元论。 一元论否认身心是两个东西,因而不存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二元论则相反。在一元论中有:(1)唯物主义。最古老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一切过程都是物理过程(霍布斯、霍尔巴赫),在心理学叫做行为主义。 在当代分析哲学中的物理主义也被认为是一种唯物主义观点。某些维也纳学派成员(纽拉特、卡尔纳普)曾持这种观点。同一论(identity theory)是当代分析哲学中讨论最多的一种所谓唯物主义观点,由J.J.C.斯玛特和H.费格尔提出。 这种理论运用了意义(Significance)与指称(reference)或涵义(connotation)与名称(denotation)的区分来解决这个问题。 认为心理的和物理的表达在意义或涵义上是不同的,但可以变为一个经验事实的问题,即指称一个或同一个物理现象。有如晨星与暮星;水与H2O等的关系一样。 同一论一部分是一种经验的理论假说:每一特殊的精神事件出现当且仅当某种特殊的脑事件出现。许多科学家接受这一理论并用以指导工作。(2)唯心主义,用取消物质实体的方法来解除身心关系问题。 典型代表是贝克莱,他认为只有心这种实体存在,它是感知者,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用分析哲学的话来说,即一个有关物理对象的陈述是有意义的,当且仅当它们是被作为感知者所知道的陈述。(3)中立一元论(neutral monism)认为心和物是同一种东西的两种不同的组合。如休谟认为心和物都是以联想律组合起来的印象,心也是一束知觉。詹姆士认为心与物都是意识(纯粹经验)流。 马赫认为心与物是感觉的不同的复合。罗素认为心物是感觉材料的不同的逻辑构造。艾耶尔认为心理陈述和物理陈述都可以翻译为感觉内容的陈述,石里克认为心和物是同一种实在一直接经验的东西分别用心理学的概念和物理学的概念来指称。(4)两方面理论(Double-aspect theories)。 斯宾诺莎认为心物是同一实体(自然或上帝)的两种不同的属性。当代认为身心是“人”(Person)的两方面,不是指两种不同的属性,而是描述人的两种不同的范畴。在二元论中有:(1)相互作用论(interactionism)。笛卡尔认为心灵实体与物质实体通过脑中的松果腺相互作用。 当代认为心理事件与身体事件的相互作用不必要有心灵实体。(2)平行论(parallelism)。 认为身心两方面没有相互作用,是相互平行的,但两者的活动又是相应的。(3)偶因论(Occasionalism)。 马勒伯郎士认为所有的精神活动每时每刻都是由上帝引起并与身的活动密切相应。 (4)先定合谐论(prestablished harmony)。 莱布尼茨认为,身心平行但又相应(有如两个同步的钟表),是由上帝在造人时就已经预先巧制安排的。(5)副现象主义(epiphenomenalism)。 认为身心之间只有单向的因果关系,即只有身作用于心而产生意识、思想、情感,而心却不会引起身的活动。 身心问题仍是使哲学家们困扰的问题,许多人想证明它是假问题却都不成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