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身与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身与心 17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认为,身体和心灵都是实体的样式。 具体说,身体是实体的本质属性广延的一种样式;心灵是实体的另一本质属性思维的一种样式。由于斯宾诺莎认为思维与广延这两种属性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干、平行发展的,“一个属性不能产生另一个属性”,所以,这两种样式身体和心灵也是各自独立的,“身体不能决定心灵,使它思想,心灵也不能决定身体,使它动或静”。 身体和心灵之间没有交互作用。 斯宾诺莎认为身心虽然彼此独立,但由于它们是同一实体的样式,是同一原因作用的结果,所以,“观念的次序和联系与事物的次序和联系是相同的”。 身体与心灵的变化发展是同步的,“思想和事物的观念在心灵内是怎样排列和联系著,身体的感触或事物的映像在身体内也恰好是那样排列著”。由于二者的变化发展都是一一相应的,所以,虽然二者并无本质的、内在的联系,但事实上二者之间存在著相互牵制的关系。 一方面,身体的存在导致心灵受到牵制。身体的各种感官受到外物的刺激会引起感触,这是一种被动的情感,会使心灵产生相应的片断的、紊乱的观念,即形成想象和意见。 另一方面,心灵是一种主动的力量,它可以对外物及引起身体的感触形成清楚明晰的观念,即以理性直观去把握事物的本质,以理性的规则和秩序去规范片断的、紊乱的观念,形成对于外物及身体状况的理解,即对外物及身体状况的存在与变化的必然性的把握。心灵越是理解一切事物都是必然的,人就越能控制自己的感触,心灵为被动感触而遭受到的痛苦就越少。例如,当人理解到失去的东西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无法保留的,感到失掉有价值的东西的痛苦就会减轻。斯宾诺莎又认为,身体越是能适应数量更多的外界事物,人的心灵就越加圆满,越具有永恒性。 因为具有足够的适应性的人,极少会为违反人的本性的感触所激动,所以他就有能力按照理智的秩序来排列、联系身体的感触,从而使身体的感触与实体的真理性观念相联系,最终产生一种对神即实体的爱,当这种爱占据了整个心灵,心灵就会获得永恒。 参见“心身平行论”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