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原文】: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1)。可堪孤馆闭春寒(2),杜鹃声里斜阳暮(3)。 驿寄梅花(4),鱼传尺素(5),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饶郴山(6),为谁流下潇湘去(7)?。 【意译】: 晨雾弥漫,隐没了重重楼台;月色朦胧,模糊了江边的渡口,我望眼欲穿,理想中的桃花源却无处可寻。 春寒逼人,独居馆舍的寂寞,实在令人难以忍受。在杜鹃“不如归去”的凄切啼鸣中,夕阳西下,又一个难熬的长夜即将来临。 驿使带来了远方亲人们的书信和朋友们的问候,然而却在我心中堆砌成了数不清的乡思。郴江啊郴江,你本来应该好好在家乡绕著郴山流淌,为什么偏要离乡背井,流到潇水和湘水去呢?。 【点评】: 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秦观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被流放到郴州。 政治上的失意和生活上的颠簸,使他感到悲苦绝望,这首词即是在这一背景下于绍圣四年作于郴州驿馆。 这首词用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谪居之恨,通篇未著“我”字,但句句都有“我”在。 起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为象征性表现手法,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迷惘之感。结尾两句寓意婉转,渲染了哀伤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