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施穆勒,G.V.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施穆勒,G.V. 1838~1917 德国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新历史学派首领。 曾历任哈莱大学(1864)教授、斯特拉斯堡大学(1872)教授、柏林大学(1882~1912)教授。曾任普鲁士枢密院顾问(1884);普鲁士上议院议员(1897);1907年被封为贵族。1878年后主编《国家及社会科学研究》,1881年起主办《施穆勒年鉴》;1872年创办社会政策协会,1890年起任该协会主席。他的主要著作是《一般国民经济学原理》(1900~1904);此外还有《法和国民经济的根本问题》(1875)和《国民经济、国民经济学和方法》(1911)等。 施穆勒片面强调历史统计研究的意义,排斥古典经济学的抽象演绎法。他认为经济理论的创建应以具体历史的研究为前提,只有这种归纳的方法才能揭示社会现象的因果联系,他强调经济研究的对象是各种因素彼此作用的结果,因此,经济个体的主观意向、技术发展水平、现存社会制度的特点以及自然地理条件等等都应在经济研究之列。 他甚至进一步断言,国民经济学作为一门基本的科学,应当包含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等,还应当包含道德评价和实际建议。这种观点事实上取消了理论经济学。 施穆勒公开反对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宣扬阶级调和,提倡社会改良。他支持以俾斯麦为代表的德国容克资产阶级政权为巩固其反动统治而采取的政治高压政策,赞成各种以“国有化”为名、以国家资本主义为实的经济措施。 施穆勒的经济学、是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工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