赳赳桓桓
❶ 《诗·周南·兔罝》:“赳赳武夫, 公侯干城。”又《鲁颂·泮水》:“桓桓于征, 狄彼东南。”后遂以“赳赳桓桓”形容威武雄健貌。{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八》:“夫西洋火药局多在空旷寥廓之区﹐无在城市稠密之地者。彼赳桓之武员﹐但图取携之便﹐不复顾及民生﹐岂知贻害如此之鉅哉!”{太平天囯}{洪仁玕}《英杰归真》:“将见絃诵之士怀经济﹐赳桓之士尽腹心。 ”《汉书·赵充国传》:“在{汉}中兴﹐{充国}作武﹐赳赳桓桓﹐亦绍厥后。”{颜师古}注:“赳赳﹐劲也。桓桓﹐威也。”{清}{伤时子}《苍鹰击·校迎》:“可惜赳赳桓桓的四百兆人哪﹐竟硬逼著﹐都化做弱虫性质﹐孽雁心肝!”亦省作“[赳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