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游草
中药名。 见《四川中药志》。别名:五加皮,岩五加,小红药,藤五甲,蛇蜈巴。 为葡萄科植物崖爬藤Tetrastigma obtectum(Wall.)Planch的全草或根。常绿或半常绿藤本。 小枝和叶柄有刚毛;卷须有吸盘。花期6~8月,果期10月。生于温暖、阴湿的山区石崖上或林中。分布我国中部及西南地区。 全年可采。 藤茎细长,节间较长,叶紫红色,略肉质。 根少。以根入药尤佳。 产四川等地。《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无毒。”祛风,除湿,行血,解毒。治头痛,身痛,风湿痹痛,流注,疮毒。 内服:煎汤,9~15克。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❶ 治风湿筋骨疼痛:走游草,伸筋草,筋骨草,络石藤,威灵仙,煎服(《四川中药志》)。 ❷ 治黄水疮:走游草叶,炕干打粉,干撒患处;如无黄水,可用麻油调搽(《四川中药志》)。 ❸ 治跌打损伤:走游草60克。 泡酒服(《贵州草药》)。 ❹ 治巴骨癀,走游风:大小走游草各五钱,排风藤叶、三角风各9克。煎水洗患处并服用(《贵州草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