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赫尔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赫尔利 1944年10月-1945年11月的美国驻华大使。 美国俄克拉何马州人,军人出身。1929-1933年胡佛总统时期任陆军部长。 1931年曾来华访问。 1942年曾协助麦克阿瑟参加太平洋上的巴丹之战,后随罗斯福参加过开罗会议与德黑兰会议。1944年9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私人代表身份来到中国,10月就任美驻华大使。其使命为帮助国民党“统一中国境内一切军事力量”;支持蒋介石的统治地位;“防止国民党崩溃”;使蒋介石与美军司令官的“关系和谐”。 11月7日,赫尔利到达延安,和共产党谈判,企图以成立联合政府为诱饵,“设法让共产党把军队交出来”,达成“五点协议”。但从延安返回重庆后,却撕去在延安时的伪装,公开宣称“一切武装……和共产党的武装部队都必须没有例外地服从国民党政府的管辖”。1945年4月,在美国的记者招待会上说:阻止中国统一的“是共产党和中国南部的若干军阀”,表示美国政府不能以武装援助中国所领导的抗日军队,而要努力帮助国民党达到全国军事统一。8月,赫尔利和张治中飞赴延安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家大计”。同时又积极支持蒋介石调动军队抢占平汉、陇海铁路各要点,并向信阳、礼山一带的新四军与长江南岸及桐柏山区等地的中共军队发动进攻,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和严厉谴责,乃被迫于11月离职返美。1963年去世。 参见“赫尔利与共产党的5点协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