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赤胫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赤胫散

【概况】:

异名 花蝴蝶(《贵州民间方药集》),花脸晕药(《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脚肿草(《湖南药物志》),蛇头草(《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血当归(《云南中草药选》)。

基源 为蓼科蓼属缺腰叶蓼的全草。

原植物 缺腰叶蓼Polygonum runcinatum Buch.-Ham.

历史 清代吴其浚所著(《植物名实图考》)始载之,云:“赤胫散,生宝庆山中,黄根,黑须,紫茎,有节似蓼,有细白毛。参差生叶,叶形宛似箭镞,边缘内紫黑色,纹赤。滇南生者,尤长大,开粉红花如蓼。”所述系本种。

形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30~50cm。

根茎细弱,黄色,须根黑棕色,茎纤细,直立或斜上,稍分枝,有节及细白毛或近无毛。叶片互生,卵形和三角状卵形,长5~8cm,宽3~5cm,先端长渐尖,基部近截形,常具2圆形叶片,两面无毛或有毛,上面中部有紫黑色斑纹,具细微缘毛,叶柄短,基部有耳状片,托叶鞘筒状,膜质,长达1cm,有缘毛。头状花序,小形,通常数个生于枝条顶端,总花梗具腺毛;花被粉红色,沿背部为绿色,5深裂,裂片卵形,先端钝圆;雄蕊8,花丝比花被短;雌蕊1,子房上位;卵圆形,花柱细弱,由中部分为3裂,柱头圆柱形。瘦果卵圆形,具3棱,基部圆形,长2~2.5mm,黑色并具有细点。花期7~8月,果期8~9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1097页.2229条图)

生境与分布 生长在海拔1000~2500m山坡,沟边阴湿处或有部分栽培。

分布于中国西北,中南,西南各地。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也有。

。【生药】:

栽培 宜温暖阴湿环境,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壤土中栽种。

能耐寒,用分株繁殖,在秋末或春初时,挖起老篼,掰分成单株,每株有芽和须根,按行株距各33cm穴栽,每穴栽2株,覆土压紧,浇水定根。也可用种子繁殖。

栽后,每年中耕除草,追肥3次,用人畜粪水、堆肥及草木灰追施。冬季需清除枯枝残叶,培土过冬。

采集 夏、秋季采收。。

【药性】:

性味 酸、苦、微辛,寒。

❶ 《湖南药物志》:“苦(说辛),寒。”
❷ 《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酸、涩,平。”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主治 痢疾,白带,血热头痛,崩漏,经闭,乳痈疮疖,跌打损伤。

❶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三焦热。治头昏晕。


❷ 《湖南药物志》:“镇痛。”
❸ 《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消肿解毒。治毒蛇咬伤,痈疖,无名肿毒,乳腺炎。”
❹ 《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活血。治内伤,血热头昏,头痛,红崩,经闭,虚火咳嗽,赤白痢,痈毒恶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者15~30g)。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湖南药物志》:“治赤白带:缺腰叶蓼18g,杉木浆、檀木浆各9g。水煎服;白带加白糖;赤带加红糖、月季花、阿胶。”

单方应用 ❶ 《湖南药物志》:“治痢疾:缺腰叶蓼30g,水煎服。”
❷ 《湖南药物志》:“治腹痛:缺腰叶蓼15g,木香3g。水煎服。


❸ 《湖南药物志》:“治脓疮:缺腰叶蓼捣烂敷。”
❹ 《湖南药物志》:“治跌打损伤:缺腰叶蓼水煎兑酒服。”
❺ 《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治乳腺炎:赤胫散全草或薯、野荞麦捣烂,加酒糟外敷。”
❻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痈疖肿毒:赤胫散、野荞麦各适量捣烂,加酒糟搅匀敷患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