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赤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赤潮 由于海水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异常地急剧增殖,使海水被生物染色、变质的一种现象。 赤潮不一定都是红色,不同的赤潮生物所引起的赤潮颜色并不相同。例如,由夜光虫引起的赤潮近似番茄汤样的粉红色,而由鞭毛藻引起的都是绿色。 赤潮这一概念开始是因海水变红而得名,但现在已变成浮游生物突然大量繁殖使海水染色的专门名词。赤潮的危害主要有: 赤潮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水体富营养化为生物繁殖提供了大量营养盐,是形成赤潮的基本原因。海水受污染后某些有机成分如嘌呤、嘧啶、维生素及某些微量元素如锰和铁等,都可促进藻类的繁殖,成为赤潮的诱导因素。 海区的水文气象条件,如阳光强烈、水温过高、海水停滞、空气稳定等,都易使赤潮兰物的集结,是出现赤潮的自然条件。微生物的活动出现低氧或缺氧,也会引起赤潮现象。 日本学者安达六郎根据调查和实验结果,提出了以生物个体不同长度和赤潮生物的浓度作为衡量赤潮的标准。 古代的《旧约·出埃及》就有水作血、鱼死、水臭的记载。美国1916年佛罗里达沿岸曾有赤潮发生,到50年代,几乎年年有发生。日本东京湾、濑户内海赤潮频发,1979年一年间发生赤潮高达225次。 中国1933年浙江镇海有赤潮报道。相继南海、黄海、渤海等也均有赤潮发生。近些年来,随著沿岸污染加重,海涂资源被不合理地开发利用,使赤潮愈加频繁,范围亦愈加扩大,时间也愈趋于延长。 不同生物个体长度的赤潮浓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