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八角莲
【概况】: 异名 白八角莲、梨子草、叶下花(贵州)。 基源 为小檗科八角莲属植物贵州八角莲的根茎。 原植物 贵州八角莲Dysosma majorensis(Gagn,)Ying 形态 多年生草本。 根茎细小,横卧,棕褐色。茎直立,高30~50cm。茎生叶1,有时2,分别著生于茎的顶端和中部;叶片盾状,圆形,叶裂先端常3小裂。伞房花序,花8~10,著生于叶柄的中段或叶下面,接近于叶下2~3cm;花瓣非倒卵形,平滑无褶皱;花药先端具或不具细尖头。 浆果椭圆形或卵形,种子多数。花期初夏,果期9~10月。 生境与分布 生于阔叶林或竹林下湿处。分布于湖北西部、四川、贵州。。【药性】: 性味 《新华本草纲要》:“甘、微苦,平。” 功效 清肺补肾,滋阴润燥,解毒消肿,祛瘀止痛。 主治 劳伤,腰腿痛,胃痛,跌打损伤,痈肿,疔疮,虫蛇咬伤。 ❶ 《中药志》:“作八角莲入药(不同地区)。” ❷ 《新华本草纲要》:“滋阴,补肾,清肺润燥,止痛,拔毒消肿。治劳伤筋骨痛,体虚及胃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外用:研末调敷或浸酒涂敷。。 【临床应用】: 植物分类学报:“贵州地区用之治疗劳伤筋骨痛,体虚及胃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