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豨莶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豨莶草 【概况】: 异名 猪膏草(《本草拾遗》),粘糊草(《救荒本草》),希仙、虎莶(《纲目》),肥猪苗(《分类草药性》),绿莶草(《中药志》),棉苍狼(《江苏植物药志》),大叶草(《中药材手册》),虾蚶草(《广西中药志》)。 基源 为菊科豨莶属植物豨莶、腺梗豨莶和毛梗豨莶的全草。豨莶属全世界约5种,中国3种,皆入药。 原植物 豨莶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 腺梗豨莶S.pubescens Makino和毛梗豨莶S.glabrescens Makino 历史 豨莶草为较常用中药,自《唐本草》以来,历代各本草皆有收载,《本草拾遗》称猪膏草,《纲目》:“猪膏草素茎有直棱,兼有斑点,叶似苍耳而微长,似地菘而稍薄,对节而生,茎叶皆有细毛……八、九月开小花,深黄色,中有长子,如同蒿子,外萼有细刺粘人。”考本草描述和附图以及现商品药材原植物,都是菊科豨莶属植物,本属中国产3种,疗效相近,历来均作豨莶草同等入药,《中国药典》除63年版仅收腺梗豨莶1种外,各版及《中药志》等所载豨莶草,也都同样收入中国产3种豨莶。 形态 豨莶: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100cm,被白色柔毛。基部叶花期枯萎;中部叶对生,基部宽楔形;下延成翅柄;叶片三角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0cm,宽1.8~6.5cm,顶端渐尖,边缘有规则的浅裂或粗齿,纸质,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具腺点,两面被毛,3出脉,侧脉及网脉明显;上部叶渐小,近无柄,叶片卵状长圆形,边缘浅波状或全缘。 头状花序径15~20mm,多数聚生枝端,组成圆锥状花序,花序梗长1.5~4cm,密生短柔毛;总苞宽钟状,总苞片2层,叶质,背面被紫褐色头状具柄的腺毛,外层苞片5~6枚,线状匙形或匙形,长8~11mm,宽约1.2mm,内层苞片卵状长圆形或卵圆形,长约5mm,宽1.5~2.2mm;缘花舌状,雌性,中央花管状,两性,顶端有4~5卵圆形裂片。瘦果倒卵形,长3~3.5mm,宽1~1.5mm,具4棱,顶端有灰褐色环状突起。花果期4~11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490页.图639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10~2700m的山野荒地、灌丛、林缘或林下,也常见于耕地中。 分布于中国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欧洲、俄罗斯高加索、朝鲜、日本、东南亚及北美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也有分布。 腺梗豨莶与豨莶区别在于:中部叶的叶片卵圆形或卵形,边缘有尖头齿;花梗和分枝的上部被紫褐色头状具柄的腺毛和长柔毛。花果期5~10月。 (图见《中药志》.第4册.740页.图718)。生于海拔160~3400m的山坡、山谷林缘、灌丛中、河谷、溪边、河槽湿地、旷野及耕地边。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河南、甘肃、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省区。 毛梗豨莶与以上两种主要区别:植株较瘦弱,高约50cm;茎上部分枝不呈二岐状;头状花序较小,径10~18mm;瘦果长约2.5mm。 花果期4~11月。(图见《中药志》.第4册.742页.图720)。生于海拔300~1000m的山坡灌丛中、路边、旷野荒地。分布于中国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等省区。 日本、朝鲜也有分布。 。【生药】: 栽培 宜温暖、潮湿的环境,怕干旱,忌水涝。 以肥沃疏松的轻壤土为好。用种子繁殖,在4月上旬播种,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33cm,开浅条沟,将种子拌入细土或草木灰后匀撒,每亩用种量0.5kg。播后覆土1~2cm,10~15天出苗。为经济利用土地,也可育苗移栽。 当苗高7~10cm时,结合中耕除草,分批间苗,以33cm株距定苗。生长期中注意松土除草,5~6月追肥2次,以氮肥为主。 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注意培土壅根,以防倒伏。 采集 夏、秋季开花前或花期均可采收,割取地上部分全草,切段或扎成小捆,晒千或阴干。 药材主产于湖南、湖北、江苏。 鉴别 性状 多扎成30~50cm的束。茎略呈方柱形,分枝对生,有环形的叶柄残痕,表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紫棕色,有纵沟及细纵纹,被灰色柔毛;节明显,略膨大;质轻而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常绿色,髓部宽广,类白色,中空。叶对生,多破碎而不完整,完整叶片常皱缩。 卷曲,展平后呈卵圆形,灰绿色,边缘有钝锯齿,两面皆有白毛柔毛,尤以叶脉处为多,主脉3出。在茎顶或叶腋间有时可见黄色的头状花序,总苞片匙形,总苞上可见点状的腺毛。气微,味微苦。 以叶多、枝嫩、色深绿色为佳。 显微 腺梗豨莶粉末淡灰绿色。 ❶ 非腺毛1~8细胞,顶端细胞较细长,中部细胞有的狭窄,基部直径25~79μm,长114~833μm,壁稍厚或厚薄不匀,厚可至40μm,层纹可见。 另有薄壁非腺毛,5~9细胞,基部直径14~36μm,长109~200μm,有的细胞皱缩。 ❸ 腺毛顶面观呈类圆形或矩圆形,4或6细胞,两两相对排成2或3层,短径42~49μm,长径44~55μm,细胞含淡黄色或淡黄棕色分泌物;侧面观细胞扁平,2或3层,角质层与细胞间距较大。 气孔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8~27μm,长27~38μm,副卫细胞3~6个,不定式。 ❻ 导管为具缘纹孔、螺纹和网纹导管,直径11~87μm;具缘纹孔排列较密,六角形或类长圆形,或横向延长至20μm;有的螺纹导管粗大,螺纹增厚数条并列。 ❽ 木纤维成束或散离,较长,直径9~24μm,壁稍厚,纹孔人字形或斜裂缝状。 下表皮细胞呈长方形,壁薄,波状弯曲。(图见徐国钧等《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727页.图357) 加工炮制 制豨莶草 取净豨莶草段用黄酒拌匀,待酒吸干,用武火蒸3小时,焖12小时,如法反复蒸至黄色,取出。每豨莶草100kg,用黄酒20k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腺梗豨莶含奇任醇(Kirenol)[1,3]、17-羟基-16α-(-)-栲利酸[17-Hydroxy-16α-(-)kauran-19-oicacid]及其各种酯[1],二羟-(1)-栲利酸[16,17-Dihydroxy-16β-(-)-kauran-19-oic acid][2]、豨莶甙(Siegesbeckioside)(1)、豨莶醇(Siegesbeckiol)、豨莶酸(Siegesbeckic acid)、映栲利三醇(ent-Kauran-16β,17,18-triol)、映16β,17-二羟基栲利酸(ent-16β,17-Dihydroxy-kauran-19-oic acid)、映17-羟基栲利酸(ent-16αH,17-Hydroxy-kauran-19-oic acid)、大花埃斯菊酸(Grandifloric acid)[3]。 豨莶含栲利烷类[4]、海松烷类[1,5,6]、黑柄菊内酯类(Melampolides)[6,7]、倍半萜内酯[8]、麝香草氢醌二甲酯(Thymohydroquinone dimethylether)、植物醇(Phytol)、8β-异丁酰氧基雷诺素(8β-Isobutyryloxyreynosin)、大牻牛儿内酯(Germacranolide)、黑柄菊内酯(Melampolide)、9β-羟基-8β-异丁酰氧基木香烯内酯(9β-Hydroxycostunolide)、9β-羟基-8β-甲基丙烯酰氧基木香烯内酯(9β-Hydroxy-8β-methacryloyoxycostunolide)、14-羟基-8β-异丁酰氧基木香烯内酯(14-Hydroxy-8β-isobutyryloxycostunolide)、8β-异丁酰氧基-14-醛-木香烯内酯(8β-Isobutyryloxy-14-alcostunolide)、9β,14-二羟基-8β-异丁酰氧基木香烯内酯(9β,14-Dihydroxy-8β-isobutyryloxycostunolide)、8β-异丁酰氧基-1β,10α-环氧木香烯内酯(8β-Isobutyryloxy-1β,10α-epoxycostunolide)、9β-羟基-8β-异丁酰氧基-1β,10α-环氧木香烯内酯(9β-Hydroxy-8β-isobutyryloxy-1β,10α-epoxycostunolide)、8β,9β-二羟基-1β,10α-环氧基-11β,13-二氢木香烯内酯(8β,9β-Dihydroxy-1β,10α-epoxy-11β,13-dihydro-costunolide)、14-羟基-8β-异丁酰氧基-1β,10α-环氧木香烯内酯(14-Hydroxy-8β-isobutyryloxy-1β,10α-epoxycostunolide)、15-羟基-9α-乙酰氧基-8β-异丁酰氧基-14-氧代没食子内酯(15-Hydroxy-9α-acetoxy-8β-isobutyryloxy-14-oxomelampolide)、9α,15-二羟基-8β-异丁酰氧基-14-氧代没食子内酯(9α,15-Dihydroxy8β-isobutyryloxy-14-oxo-mela-mpolide)、15-羟基-8β-异丁酰氧基-14-氧代黑柄菊内酯(15-Hydroxy-8β-isobutyryloxy-14-oxo-melampolide)、19-乙酰氧基-12-氧代-10,11-二氢牻牛儿基橙花醇(19-Acetoxy12-oxo-10,11-dihydrogeranylnerol)、19-乙酰氧基-15-氢过氧基-12-氧代-13,14E-脱氢-10,11,14,15-四氢牻牛儿基橙花醇(19-Acetoxy-15-hydroperoperoxy-12-oxo-13,14E-dehydro-10,11,14,15-tetrahydrogeranylnerol)、19-乙酰氧基-15-羟基-12-氧代13,14E-脱氢-10,11,14,15-四氢牻牛儿基橙花醇(19-Acetoxy-15-hydroxy-12-oxo-13,14E-dehydro-10,11,14,15-tetahydrogeranylnerol)、2β,15,16-三羟基-映-海松-8(14)-烯[2β,15,16-Trihydroxy-ent-pimar8(14)-ene]、15,16-二羟基-2-氧代-映-海松-8(14)-烯[15,16-Dihydroxy-2-oxo-ent-pimar-8(14)-ene]、15,16,18-三羟基-2-氧代-映-海松-8(14)烯[15,16,18-Trihydroxy-2-oxo-ent-pimar-8(14)-ene][9]。 毛梗豨莶含东豨莶精醇(Darutigenol),东豨莶甙(Darutoside)、新东豨莶甙(Neodarutoside)(2)[10]、豨莶四醇(Kirenol)、16-乙酰豨莶四醇(16-Acetylkirenol)、异亚丙基豨莶醇(Isopropylidenkirenol)[11]。 参考文献 [1] Tetrahedron Lett 1973;50∶4991 [2] CA 1957;51∶14907e [3] Phytochemistry 1992;31(3)∶917 [4] Tetrahedron Lett 1969;46∶ 4801 [5] Compt Rend 1957;244∶472 [6] Phyto chemistry 1980;19∶323 [7] Phytochemistry 1979; 18∶992 [8]Khim Prir Soedin 1976;12∶394 [9] Phytochemistry 1991;30∶1579 [10] 药学学报 1989;24(11)∶833 [11] Planta Med 1991;57∶395 。【药理】:❶ 降压及扩张血管作用 腺梗豨莶萜二醇酸50mg/kg ig,连续10d,对肾型高血压大鼠有降压作用[1]。 腺梗豨莶醚提物10mg/ml,以0.5ml注入离体兔耳灌流液,能使保留神经的兔耳血管舒张,并能阻断刺激神经所引起的缩血管反应,但对去神经的离体兔耳无影响,因而其血管舒张作用是通过阻断交感缩血管神经的影响而产生的,又对去甲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不能对抗,其作用部位似不在血管平滑肌的效应细胞[2]。 参考文献 [1] CA 1976;84∶130259m [2]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1979;5(3)∶17 [3] 药学学报 1964;11(10)∶708 [4] 中国中药杂志 1989;14(3)∶44 。【药性】: 性味 苦,寒。 ❶ 《唐本草》:“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 入肝、脾、肾经。 ❶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肾二经。” 功效 祛风湿,利筋骨,降血压。 主治 四肢麻痹,筋骨疼痛,腰膝无力,疟疾,急性肝炎,高血压病,疔毒肿毒,外伤出血。 ❶ 《唐本草》:“主热 ”“主金疮,止痛,断血,生肉,除诸恶疮,消浮肿,捣封之。汤渍、散敷并良。 ” ” ” ” ⒀《全国中草药汇编》:“外用治疮疔肿毒。” ⒁《中药大全》:“祛风湿,强筋骨。主治风湿关节炎,四肢麻痹,腰膝无力。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2g(大剂30~60g);捣汁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研末撒或煎水熏洗。 《全国中草药汇编》:“鲜品捣烂敷患处。” 使用注意 阴血不足者忌服。 ❶ 《唐本草》:“多则令人吐。”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臭梧桐,治中风口眼斜,语言蹇涩,半身不遂及风痹走注疼痛。 ❷ 配夏枯草,治肝阳上亢,头痛,头晕,目眩,脚麻之高血压病。 方选和验方 ❶ 豨莶散(《活人方汇编》)治风、寒、湿三气著而成瘴,以致血脉凝涩,肢体麻木,腰膝酸痛,二便燥结,无论痛风,痛痺,湿痰,风热,宜于久服,预防中风痿痺之病:豨莶草不拘多寡,去梗取叶,晒干,陈酒拌透,蒸过晒干,再拌再蒸,如法几次,晒干,为细末,贮听用,蜜丸,早空心温酒吞服12~15g。 蒸猪肝时勿放油盐,待服时放少量酱油调味即可。” ❽ 豨桐片(《中国药物大全》)治风湿性关节炎及半身不遂:豨莶草、梧桐叶制成片剂,每片0.25g,每日3次,每次4片。 单方应用 ❶ 《百一选方》:“治翻胃及脾间诸疾,腹痛泄泻:豨莶草不以多少,焙干,为细末,蜜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白汤送下,不拘时候。 ” 【医药家论述】: ❶ 李时珍《纲目》:“豨莶,生捣汁服则令人吐,故云有小毒;九蒸九暴则补人,去痹,故云无毒。生则性寒,熟则性温,云热者非也。” 生者酒煎逐破伤风危急,散撒麻疔,恶毒恶疮,浮肿,虎伤狗咬,蜘蛛虫毒,或捣烂封之,或煎汤,或散敷并良。其扫荡功力若此,似于元气虚者非利。”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