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
【生卒】:181—234 【介绍】: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军事家。 字孔明,三国时蜀汉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著作有《诸葛亮集》。 诸葛亮很重视感知。 他主张多见、多闻,并认为这是智或神的心理条件。 他意识到了感知与心的关系,认为五官的认识是在心的支配下进行的;只要心与感知相结合,即所谓“以内和外”,对外物的认识就会一清二楚,即所谓“万物昭然”。他也很重视立志,并对所立之志提出了两条要求,即高远与强毅。他论述了学、才、志的关系,指出“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 诸葛亮专门写了《知人性》篇。他指出,知人之性是很困难的,其困难主要在乎人们“情貌不一”,表里相乖。他提出了七种知人的方法:“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资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乱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这些方法都带有实验的性质,即它们都是在创设的某种条件下去观察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特别是后三种方法,更是“利用特定情境诱导出所要观察的行为品质。1928-1929年美国两位心理学家所设计的好几套《品德教育检查测验》(包括诚实、义务感、自我约束力等测验),就采用了‘临之以利’、“期之以事’的技巧。”(林传鼎:《我国古代心理测验方法试探》,《心理学报》,1980) 诸葛亮的军事心理思想相当丰富。他论述了将领的心理品质、治军的心理要求,战术的心理因素等诸方面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