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硫 石流黄,味酸温有毒。主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能化金银铜铁奇物。生山谷中。 《神农本草经》卷中 【评】二千多年前,我国学者就已经认识到硫黄能与许多金属直接起化学反应而生成硫化物。 硫黄,一名石流黄。神农、黄帝、雷公:咸,有毒。医和、扁鹊:若;无毒。或生易阳,或河西。或五色黄,是燔水石液①也,烧令有紫焰者。 三国魏《吴普本草·玉石类》 [注]①燔水石液:李时珍说:“矾者,燔也,燔石而成也”。我国自古至今取得硫黄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焙烧黄铁矿(FeS2),所以硫黄在大约东汉或更早的时候便有“矾石液”之称。 【评】这里是关于硫黄的焰色反应的最早记录。 凡烧硫黄,石①与煤矿石②同形。掘取其石,用煤炭饼包裹丛架,外筑土作炉。炭与石皆载千斤于内,炉上用烧硫旧渣罨盖,中顶隆起,透一圆孔其中。火力到时,孔内透出黄焰金光。先教陶家烧一钵盂,其盂当中隆起,边弦卷成鱼袋样,覆于孔上。石精感受火神,化出黄光飞走,遇盂掩住,不能上飞,则化成液汁,靠着盂底,其液流入弦袋之中,其弦又透小眼流入冷道灰槽小池,则凝结而成硫黄矣。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燔石》 [注]①石:指黄铁矿石(FeS2)。②煤矿石:即含煤黄铁矿石。 【评】我国很早就通过焙烧黄铁矿石取得硫黄,但关于原始土炉炼硫法,直到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才有详细的记载。 今阳城山峒取矿①,外暗而中明,土人谓之铜②,疑即矿音之讹。得矿后贮入阳城瓮③中。瓮中既满,以土封固。中逗小穴,下承瓮口。实者居上,虚者居下。以石炭围煅火蒸,黄流入下瓮。以一昼夜为度。土人谓瓮为串口,形可二尺,径一尺。 雍正十三年(1735年)朱樟等修《泽州府志》卷五一 [注]①矿:黄铁矿(FeS2)。②铜:本草中称黄铁矿为自然铜,黄铁矿外观似铜,故有此称。③阳城瓮:又名阳城罐、灵药罐、串口、天地罐,为中国炼丹术和制药学中广泛使用的升华器。 【评】这里是关于天地罐炼硫法的具体工艺的最早记载。它是一种比原始土炉炼硫法先进得多的方法。 土①黄黑不一,色质沉重有光芒,以指燃之飒飒有声者佳,反是则劣。炼法:捶碎如粉,日曝极干。镬中先入油十余斤,徐入干土,以大竹为十字架,两人各持一端搅之。土中硫得油自出,油土相融。又频频加土加油,至于满镬,约入土八、九百斤,油则视土之优劣为多寡。工人时时以铁锹取汁沥突旁察之,过则添土,不及则增油。油过不及,皆能损硫。土既优,用油适当,一镬可得净硫四、五百斤,否或一、二百斤乃至数十斤,关键处虽在油,而工人视火候,似亦有微权也。 清·郁永河《采硫日记》 [注]①土:这里指硫土。 【评】这段记载是关于我国台湾土法炼硫的最早记录,是不可多得的有关台湾科技史的重要资料。 硫读音l·iu(ˊ),为iu韵目,属ou—iu韵部。力求切,平,尤韵。 上一条: 鎏 下一条: 翏 硫促cǔ不光滑的石头。例:石头涩~~的不光滑。 硫〔liu〕 硫liú非金属元素,淡黄色晶体,可以制硫酸、火药、火柴等。通称硫黄。 硫非金属元素,符号S。淡黄色,质硬而脆,可制硫酸、火药等:~磺丨~酸丨~华丨~化物。 硫liú非金属元素,符号S,黄色,能与大多数金属元素化合,用来制造硫酸、火药、火柴、杀虫剂等。 硫liu硫化 硫磺 硫酸 硫铁矿 硫化橡胶 硫*liuC1F2 元素 元素素(色~;激~;尿~;毒~) 原质 ☚ 元素 化学物质 ☛ 硫 硫liu第三周期ⅥA族元素,符号S。自然界有单质硫存在,早在古代人们就发现了硫,其名称源于印度梵文sulvere (火的来源) 一词,中文名称为硫,由公元前6世纪所用“石流黄”名称演变而来。硫的存在远不如同族的氧那样丰富,仅占地壳的0.048%,是一种含量较少的元素,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存在。单质硫的矿床常蕴藏在火山地区,化合态硫包括硫化物和硫酸盐两大类矿。最主要的硫化物矿是黄铁矿FeS2,还有方铅矿PbS,闪锌矿ZnS和黄铜矿CuFeS2等,硫酸盐矿以石膏CaSO4·2H2O和芒硝Na2SO4· 10H2O为最丰富,还有重晶石BaSO4和天青石SrSO4等。硫还存在于动植物体中,它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之 一,腐蛋发出的臭味就是蛋白质中某些含硫氨基酸,在嫌气菌作用下硫被还原成硫化氢的缘故。硫也是植物所需要的七大营养元素之一,主要来自土壤中的硫酸盐。硫为淡黄色晶体,又称硫磺,俗称硫黄。固体硫多达30余种晶型,其中八元环硫S8,六元环硫S6,七元环硫S7,十元环硫S10,十二元环硫S12和多聚链状硫Sχ等均有。最重要的硫的变体是正交硫Sx和单斜硫Sβ,其转变点温度是95.5℃。正交硫是室温下唯一稳定的存在形式,所有其他形式硫放置时都转变成正交硫。正交硫熔点为 112.8℃,相对密度为2.07(20℃),单斜硫熔点为119℃,相对密度为1.96,沸点都是444.674℃。导热性和导电性都差,性松脆,不溶于水。无定形硫主要有弹性硫,是由熔态硫迅速倾倒在冰水中所得,不稳定,可转变为晶态硫。硫蒸气分子含硫原子可高达10个,而其液态是含有6~8个原子的聚合链和环状结构的混合物,液态硫在160℃时粘度突增,呈独特粘弹性能。晶态硫能溶于有机溶剂,如 二硫化碳中,而弹性硫只能部分溶解。硫的氧化态为-Ⅱ,+Ⅱ,+Ⅳ和Ⅵ。硫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比氧稍差。它能和金、铂和钯以外的金属直接化合,也能和氮、碘、碲及希有气体以外的所有非金属化合,生成硫的化合物。硫在空气中燃烧呈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其中有少量三氧化硫),有剌鼻气味。硫也能和很多化合物起反应,如浓硝酸和浓硫酸都能将硫氧化。在硫的化合物中有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和配位共价化合物。硫的用途很广,大部分用于制造硫酸,在橡胶工业上使生胶成为坚韧有弹性的熟胶硫化过程要用硫,染料工业上用硫制耐光耐洗的硫化染料,利用硫的可燃性制造黑色火药、火柴和焰火; 农业上用来制农药,如石灰硫黄合剂、多硫化钡和有机硫剂; 医药上用硫制软膏治疗皮肤病等。由于硫的熔点低,可用泵注入过热水于石灰石岩层中使其中天然单质硫熔化而以液态形式获取,这是1890年美国的H·弗拉施发明的佛拉施法。硫亦可从黄铁矿、石膏、熔渣及石油馏分 (如燃料油) 中提取。 ☚ 过氧化氢 硫化物 ☛ 硫 硫Liu第16号化学元素,符号S.原子量32.066,天然界有单质硫存在,淡黄色晶体,俗称硫磺。由于晶形不同.溶点在112℃至120℃不等,沸点444.7℃,不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略溶于乙醇和乙醚。硫在空气中燃烧呈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硫磺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于制造硫酸、炸药、农药、橡胶、火柴、医药等。 ☚ 碳 磷 ☛ 硫liú非金属元素,符号S,浅黄色结晶体。用来制造硫酸、火药、火柴、硫化橡胶、杀虫剂等。也用来治疗皮肤病。通称硫磺。 硫liú《本草纲目》石部第11卷石硫黄(1)。药名。即石硫黄,参见“石硫黄”条。 硫sulfur,sulphur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无机盐之一,它和磷均为构成组织蛋白的重要成分。体重70kg的人,体内含硫约112g。蛋氨酸、胱氨酸及半胱氨酸均含有硫氨基酸,为机体合成蛋白质过程中的重要成分。 硫黄色固体非金属元素,可用来制造火药等。通称 “硫磺” 。包括硫铁矿、伴生硫和自然硫。流域内硫铁矿保有储量43615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12.16%,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次在河南省和山西省,其中内蒙古狼山地区是中国3大硫铁矿之一。伴生硫保有储量4481.5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18.97%,主要分布于青海、陕西、甘肃等省的几个有色金属矿床中。自然硫保有储量2.92亿吨,占全国的99.7%,分布于山东泰安(中国惟一的大型自然硫矿)。矿床类型以沉积型、热液型为主,其次为细脉浸染型、沉积变质型和矽卡岩型等。 硫liú {化} (非金属元素) sulphur (S): 化合 ~ combined sulphur; 棱形 ~ prismatic sulphur; 升华 ~ sublimed sulphur; 有机 ~ organic sulphur 硫sulphur (S) 硫*liú(12画) *硫liú12画 石部 非金属元素,符号S。通称硫黄,浅黄色结晶体,易燃。可制火药、火柴、硫酸、硫化橡胶、杀虫剂、染料、药物等。 硫liú古代作“流黄”。见《山海经》、汉代张衡赋等。中古造硫字,从石,流省声。用于硫黄。是一种非金属元素,现一般写作硫磺。浅黄色,质硬而脆,不易传热和电。工业上纯硫可制火柴、火药、硫化橡胶等。医药上用治皮肤病。 硫★常◎常liú形声,从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