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
又称“自居”。 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术语。它是一种防御性机制,指由于某种动机而选择地模仿别人某些特质的行为。认同原是儿童克服俄狄浦斯情结的三种心理机制(压抑、升华、认同)之一,是幼童在产生爱恋异性父或母的冲动时,将自己置身于同性父或母的地位,以他们自居,从而获得替代性满足。在儿童逐渐长大后,认同的范围也扩大到道德观等方面,成为儿童“超我”形成的重要机制。 以后认同的对象又从父母扩大到亲属、师长、同伴、有成就的名人及理想人物等,其机制是认同、接受、暗示和模仿。认同过程是人格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对人格产生长久的影响。 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对他人的整个人格发生全面性、持久性的模仿学习。此外,当个体在现实中难以获得成功、满足,于是将自己比拟成幻想中的胜利者,或其他成功的代表人物,以减少自身遭受挫折的痛苦焦虑,并维护个人的自尊心。 再者,认同也是一些精神病人的特殊表现,如那种显贵血统妄想,自居为先知、神人、伟人的夸大妄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