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西北各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西北各族 (至元二十三年春正月)癸未,罢巩昌二十四城拘榷所,以其事入有司。 (《元史卷十四·本纪第十四·世祖十一》,第285页) (至元二十四闰二月)省陇右河西道提刑按察司,分置巩昌者入甘州,设官五员;以巩昌改隶京兆提刑按察司,设官六员;省太原提刑按察司,分置西京者入太原。 (《元史卷十四·本纪第十四·世祖十一》,第296页) (至元二十五年四月)辛巳……命甘肃行省发新附军三百人屯田亦集乃,陕西省督巩昌兵五千人屯田六盘山。 (《元史卷十五·本纪第十五·世祖十二》,第312页) (至元十五年)十一月壬午,巩昌路荐饥,免田租之半,仍以钞三千锭赈其贫者。以忽撒马丁为管领甘肃陕西等处屯田等户达鲁花赤,督斡端、可失合儿工匠千五十户屯田。……甲辰,以巩昌便宜都总帅府统五十余城兵民事繁,改为宣慰使司,兼便宜都总帅府。改释教总制院为宣政院,秩从一品,印用三台,以尚书右丞相桑哥兼宣政使。 (《元史卷十五·本纪第十五·世祖十二》,第316页-317页) (至元二十六年四月甲戌)尚书省臣言:“巩昌便宜都总帅府已升为宣慰使司,乞以旧兼府事别立散府,调官分治。”从之。 (《元史卷十五·本纪第十五·世祖十二》,第322页) (至元二十九年二月)丁亥,以汪惟和为巩昌等二十四处便宜都总帅,兼巩昌府尹,仍佩虎符。 (《元史卷十七·本纪第十七·世祖十四》,第360页) (至元二十九年九月)丁卯,中书省臣言:“茆 (《元史卷十七·本纪第十七·世祖十四》,第366页) (大德元年十一月丁丑)总帅汪惟和以所部军屯田沙州、瓜州,给中统钞二万三千二百余锭置种、牛、田具。 (闰十二月乙卯)瓜州屯田军万人贫乏,命减一千,以张万户所领兵补之。 (《元史卷十九·本纪第十九·成宗二》,第414页-416页) (大德二年五月乙酉)诏总帅汪惟正所辖二十四城,有安西王、诸王等并朵思麻来寓者,与编户均当赋役。 (《元史卷十九·本纪第十九·成宗二》,第419页) (大德十年春正月丙午)增置甘肃行省王浑木敦等处驿传, (《元史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成宗四》,第459页) 土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至元九年,于土蕃西川界立宁河站。 河州路。下。领县三: 定羌,下。宁河,下。安乡,下。 雅州。下。宪宗戊午岁,攻破雅州,石泉守将赵顺以城降。领县五: 名山。下。泸山,下。百丈,下。荣经,下。严道。下。 黎州。下。至元十八年,给黎、雅州民千一百五十四户、钞二千三百八锭,以资牛具种实。领县一: 汉源。下。 洮州。下。领县一: 可当。下。 贵德州。下。 茂州。下。领县二: 汶山,下。汶川。下。 脱思麻路。 岷州。下。 铁州。下。 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等处宣抚司,至元二年,授雅州碉门安抚使高保四虎符,高保四言:“碉门旧有城邑,中统初为宋人所废,众依山为栅,去碉门半舍,欲复戍故城,便于守佃。”敕秦蜀行省:“彼中缓急,卿等相度,顺得其宜,城如可复,当助成之。”三年,谕四川行枢密院,遣人于碉门、岩州西南沿边,丁宁告谕官吏军民,有愿来归者,方便接纳,用意存恤,百姓贫者赈之,愿徙近里城邑者以屋舍给之。 礼店文州蒙古汉儿军民元帅府。自河州以下至此多阙,其余如朵甘思、乌思藏、积石州之类尚多,载籍疏略,莫能详录也。 (《元史卷六十·志第十二·地理三》,第1432页-1434页) 甘肃等处行中书省,为路七、州二,属州五。本省马站六处。 河西陇北道肃政廉访司。 甘州路,上。唐为甘州,又为张掖郡,宋初为西夏所据,改镇夷郡,又立宣化府。元初仍称甘州。至元元年,置甘肃路总管府。八年,改甘州路总管府。十八年,立行中书省,以控制河西诸郡。户一千五百五十,口二万三千九百八十七。至元二十七年数。本路黑山、满峪、泉水渠、鸭子翅等处屯田,计一千一百六十余顷。 永昌路,下。唐凉州。宋初为西凉府,景德中陷入西夏。元初仍为西凉府。至元十五年,以永昌王宫殿所在,立永昌路,降西凉府为州隶焉。 西凉州。下。 肃州路,下。唐为肃州,又为酒泉郡。宋初为西夏所据。元太祖二十一年,西征,攻肃州下之。世祖至元七年,置肃州路总管府。户一千二百六十二,口八千六百七十九。至元二十七年数。 沙州路,下。唐为沙州,又为敦煌郡。宋仍为沙州,景祐初,西夏陷瓜、沙、肃三州,尽得河西故地。金因之。元太祖二十二年,破其城以隶八都大王。至元十四年,复立州。十七年,升为沙州路总管府,瓜州隶焉。沙州去肃州千五百里,内附贫民欲乞粮沙州,必须白之肃州,然后给与,朝廷以其不便,故升沙州为路。 瓜州,下。唐改为晋昌郡,复为瓜州。宋初陷于西夏。夏亡,州废。元至元十四年复立。二十八年徙居民于肃州,但名存而已。 亦集乃路,下。在甘州北一千五百里,城东北有大泽,西北俱接沙碛,乃汉之西海郡居延故城,夏国尝立威福军。元太祖二十一年内附。至元二十三年,立总管府。二十三年,亦集乃总管忽都鲁言:“所部有田可以耕作,乞以新军二百人凿合即渠于亦集乃地,并以傍近民西僧余户助其力。”从之。计屯田九十余顷。 宁夏府路,下。唐属灵州。宋初废为镇,领番部。自唐末有拓拔思恭者镇夏州,世有银、夏、绥、宥、静五州之地。宋天禧间,传至其孙德明,城怀远镇为兴州以居,后升兴庆府,又改中兴府。元至元二十五年,置宁夏路总管府。至元八年,立西夏中兴等路行尚书省。元贞元年,革宁夏路行中书省,并其事于甘肃行省。领州三。本路枣园、纳怜站等处屯田一千八百顷。 灵州,下。唐为灵州,又为灵武郡。宋初陷于夏国,改为翔庆军。 鸣沙州,下。隋置环州,立鸣沙县。唐革州以县隶灵州。宋没于夏国,仍旧名。元初立鸣沙州。屯田四百四十余顷。 应理州,下。与兰州接境,东阻大河,西据沙山。考之图志,乃唐灵武郡地。其州城未详建立之始,元初仍立州。 山丹州,下。唐为删丹县,隶甘州。宋初为夏国所有,置甘肃军。元初为阿只吉大王分地。至元六年,行山丹城事,删讹为山。二十二年,升为州,隶甘肃行省。 西宁州,下。唐置鄯州,理湟水县,上元间没于土蕃,号青唐城。宋改为西宁州。元初为章吉驸马分地。至元二十三年,立西宁州等处拘榷课程所。二十四年,封章吉为宁濮郡王,以镇其地。 兀剌海路。阙。太祖四年,由黑水城北兀剌海西关口入河西,获西夏将高令公,克兀剌海城。 (《元史卷六十·志第十二·地理三》,第1449页-1452页) 时扶州诸羌未附,国宝宣上威德,于是呵哩禅波哩揭诸酋长皆归款,从国宝入觐。国宝图山川形势以献,诏授呵哩禅波哩揭为万户,赐金虎符,诸酋长为千户,皆赐金符。 (《元史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八·按竺迩》,第2986页) 至元改元,召为西夏中兴等路行省郎中。中兴自浑都海之乱,民间相恐动,窜匿山谷。文用至,镇之以静,乃为书置通衢谕之,民乃安。始开唐来、汉延、秦家等渠,垦中兴、西凉、甘、肃、瓜、沙等州之土为水田若干,于是民之归者户四五万,悉授田种,颁农具。更造舟置黄河中,受诸部落及溃叛之来降者。 (《元史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三十五·董俊》,第3496页) 至元元年,诏文谦以中书左丞行省西夏中兴等路。羌俗素鄙野,事无统纪,文谦得蜀士陷于俘虏者五六人,理而出之,使习吏事,旬月间簿书有品式,子弟亦知读书,俗为一变。浚唐来、汉延二渠,溉田十数万顷,人蒙其利。 (《元史卷一百五十七·列传第四十四·张文谦》,第3696页-3697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