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裘
《广韵》巨鸠切,平尤,羣。 ❶ 用毛皮制成的御寒衣服。《诗·豳风·七月》:“一之日于貉, 取彼狐貍, 爲公子裘。”《初学记》卷二六引{汉}{班固}《白虎通》:“古者缁衣羔裘﹑黄衣狐裘, 禽兽衆多, 独以狐羔, 取其轻暖。”{清}{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隆冬无裘, 挺身而过。” ❷ 穿上毛皮衣。《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是月也, 天子始裘。”{三国 魏}{嵇康}《答难养生论》:“{仲都}冬倮而体温, 夏裘而身凉。”《明史·史可法传》:“{可法}爲督师, 行不张盖, 食不重味, 夏不箑, 冬不裘, 寝不解衣。” ❸ 通“[求]”。《诗·小雅·大东》:“舟人之子, 熊罴是裘。”{郑玄}笺:“裘当作求, 声相近故也。”{马瑞辰}通释:“裘, 古本作求, 后人始加衣作裘, 以别于求 之求。 此诗裘亦当从笺作求。古未闻以熊罴爲衣裘者。” ❹ 姓。{周}初有大夫{裘牧}。 见《鹖冠子·备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