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
袍
《广韵》薄襃切,平豪,并。 ❶ 中式长衣的通称。其形制不分上衣下裳。 本为闲居之服,汉以后亦用作朝服。《急就篇》卷二:“袍襦表裏曲领帬。”{颜师古}注:“长衣曰袍, 下至足跗。”《广雅·释器》:“袍襡长襦也。”{王念孙}疏证:“《续汉书·舆服志》云:‘或曰{周公}抱{成王}燕居, 故施袍。’是袍爲古人燕居之服, 自{汉}以后, 始以绛纱袍﹑皁纱袍爲朝服矣。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容若}青袌络鞮, 竚立如有所忆, 貌清癯特甚。” ❷ 指有夹层﹑内著棉絮的长衣。 《礼记·玉藻》:“纩爲茧, 緼爲袍。”{郑玄}注:“衣有著之异名也。纩, 谓今之新绵也。緼, 谓今纩及旧絮也。”《庄子·让王》:“{曾子}居{衞}, 緼袍无表, 顔色肿哙, 手足胼胝。”{唐}{白居易}《自咏老身示诸家属》:“粥美尝新米, 袍温换故绵。” ❸ 指戎衣,战袍。《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脱我战时袍, 著我旧时裳。” ❹ {楚}人称粗布短褐为袍。《淮南子·齐俗训》“心有菅屩跐踦,短褐不完者”{汉}{高诱}注:“{楚}人谓袍爲短褐大布。 ” ❺ 指包裹在葱叶基部的皮。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葱》:“〔翦葱〕若八月不止, 则葱无袍而损白……十二月尽, 扫去枯叶枯袍。”{石声汉}注:“葱叶基部, 层层包裹著, 称爲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