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补骨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补骨脂 【名称出处】:《开宝本草》 【概况】: 异名 胡韭子(《南州记》),婆固脂、破故纸(《药性论》),补骨鸱(《图经本草》) 基源 为豆科补骨脂属植物补骨脂的果实及种子。 补骨脂属全世界约130种,中国仅有1种。 原植物 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又名怀故子(河南),川故子、黑故纸(四川)。 历史 本品始载于《开宝本草》。苏颂云:“补骨脂生广南诸州及波斯国,今岭外山坂间多有之,不及番舶者佳。茎高三四尺,叶似薄荷;花微紫色,实如麻子,圆扁而黑,九月采。”《纲目》详记其药效及制法外,同时说明系自外国海运而来,非中国所产。番人呼为补骨脂,民间讹传为破故纸。 形态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0.6~1.5m,植株被白柔毛及黑腺点。 茎具棱。 单叶互生,稀于枝端大叶片外具1枚侧生小叶;叶柄长0.2~0.3cm;托叶对生,三角披针形,长约1cm,宽约0.3cm;叶片宽卵形或近菱状卵形,长0.4~11cm,宽3~8cm,先端圆钝,基部近心形或平截;边缘具粗齿;两面均有黑色腺点,叶脉及叶缘均被毛。花多数,密集呈穗状的总状花序腋生,总花序轴通常短于叶;花小,长仅0.3~0.5cm,花梗短;花萼淡黄色,与花冠近等长,散布棕褐色腺点,基部连合;萼齿5,具中肋,中间的1枚萼齿较长;花冠淡紫色或黄色,旗瓣倒宽卵形,翼瓣较窄,龙骨瓣长圆形,先端钝,内弯;单体雄蕊10,短于花冠;子房长倒卵形;胚珠1,花柱丝状。荚果卵圆形,长约0.5cm,不开裂,成熟时黑色,花萼宿存。 种子1,具香气。花期7~8月,果期9~10月。(图见《中药志》.第3卷.第2版.430页.图275) 生境与分布 生长于河谷、山坡、田边或溪旁。分布于四川、云南,其它各地均有栽培。 。【生药】: 栽培 宜温暖而较干燥的气候,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壤土上栽培。 用种子繁殖,在3~4月播种,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行株距35×20cm,穴播,每穴播种子8~10粒,每亩间种量2kg。出苗后结合松土除草,分次间苗,每穴留苗2~3株。 育苗用撒播或条播,以不见种子为度;5月上、中旬移苗定植,密度与直播相同。 生长期中耕除草3~4次,追肥1~2次,用人畜粪水或化肥追施。病害根腐病,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并用石灰水消毒。 虫害地老虎,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浇穴;卷叶虫、蝗虫、用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喷杀。 采集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穗,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药材产于四川、江津、金堂、灌县、广元,河南商丘、新乡、博爱、怀庆、信阳,安徽、阜阳,江苏六合,陕西兴平。江西、云南、山西等地也产。 产四川者称“川故子”,产河南、安徽等地者称“怀故子”。 鉴别 性状 果实近扁肾形,一端略尖,中央微凹陷,长3~5mm,宽2~4mm,厚约1.5mm;表面黑棕色或棕褐色,具微细网纹,在扩大镜下可见多数点状凹凸纹理。 质较硬脆,剖开后果皮与外种皮贴生,除去果皮,可见种脐,位于种子凹侧处,合点位于另一端,种脊不明显。外种皮较硬,内种皮膜质,灰白色,子叶肥厚,淡黄色至淡黄棕色,富油质,胚根小。宿萼基部连合,上端5裂,灰黄色,具毛茸,并密布褐色腺点。气芳香特异,叶苦、微辛。 以粒大、饱满、色黑者为佳。 显微 果实横切面:果皮波状起伏,表皮细胞1列,有时可见小形腺毛;表皮下为数列薄壁细胞,内有众多内生腺体,内含油滴;小形维管束散在。 种皮最外层为1列栅状细胞,其下为1列哑铃状支持细胞,向内为数列薄壁细胞,散列外韧型维管束;色素细胞1列,扁平;种皮内表皮细胞1列,亦扁平。子叶细胞,充满糊粉粒与油滴。 (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433页.图276)粉末:灰黄色。 ❶ 种皮栅状细胞淡棕色或红棕色,横断面观细胞1列,长34~66μm,宽7~14μm,侧壁上部较厚,下部渐薄,内壁薄,光辉带位于上端;顶面观呈多角形,胞腔极小,孔沟细而清晰;底面观呈多角形,壁薄,胞腔较大,内含红棕色物。 ❹ 内生腺体自果皮表皮向内著生,形大,完整者有时可见,断面观略呈半球形,由十数个至数十个细胞组成,直径135~200μm,细胞纵向延长,呈放射状排列,腺体顶部紧贴中果皮,干缩后基部内陷,与果皮表皮分离;表面观呈类圆形,中央由多数多角形表皮细胞集成类圆形细胞群(腺体基部),其直径36~72μm。 ❻ 草酸钙结晶长方形、长条形或呈骨状,长9~22μm,直径2~4μm。(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447页.图217) 理化 ❶ 取样品粉末0.1g,加氯仿10ml,冷浸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氯仿1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混合对照品,加氯仿溶解,制成每1ml含0.1mg的对照品溶液。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CMC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甲醇(20∶15∶1)为展开剂,展距15cm,置紫外光灯(365μm)下检视,供试品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天蓝色或蓝色荧光斑点。 (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386页.图285-1A)❷ 取样品粉末0.1g,加甲醇10ml,冷浸6小时,滤过,滤液蒸干,加5ml氯仿溶解,点于硅胶H-0.5%CMC板上,以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为对照,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20.15)为展开剂,展距18cm,置紫外光灯下检视。(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第389页.图285-4)❸ 取样品粉末适量,置挥发油测定器中提取挥发油,取挥发油0.1ml,加氯仿1ml溶解,点于硅胶H-0.5%CMC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距14cm,先置紫外光灯下检视,再喷0.1%香兰素硫酸溶液,加热显色。 (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389页.图285-5) 加工炮制 ❶ 补骨脂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❷ 盐补骨脂 取净补骨脂,加盐水拌匀,稍闷,用文火炒至微鼓起,进裂有香气时,取出放凉。 每100kg补骨脂,用盐2k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盐补骨脂,密闭保存。 。【化学】:含挥发油约20%、有机酸、一种甲基糖甙[1],碱溶性树脂、不挥发性萜类油[2],皂甙[3]。 种子含补骨脂素(Psoralen)[4,5]和异补骨脂素(Isopsoralen,Angelicin)[2,5]共约1.1%[6],补骨脂甲素(Coryfolin, Bavachin)、补骨脂甲素甲醚(Bavachinin)、异补骨脂甲素(Isobavachin)、补骨脂查耳酮(Bavachalcone)、异补骨脂查耳酮(补骨脂乙素,Corylifolinin,Isobavachalcone)[7,11]、补骨脂定(Psoralidin,6-Isopentenylcoumestrol)、异补骨脂定(Isopsoralidin)、双羟异补骨脂定(Corylidin、4”,5”-cis-Dihydroxyisopsoralidin)、补骨脂色原烯(Bavachromene)、新补骨脂查耳酮(Neobavachalcone)、补骨脂异黄酮醛(Corylinae)、d-补骨脂酚(Bakuchiol)、豆甾醇、三十烷(Triacontane)、补骨脂醛(Psoraldehyde)、脂肪油、挥发油、树脂[8],还含8-甲氧基补骨脂素(8-Methoxypsoralen)[12]。 附 花含脂肪油、挥发油、甾醇、生物碱等[9]。 全株还含棉子糖[10]。 参考文献 [1] CA 1965;62:14419f [2] CA 1938;32:35497 [3] CA 1963;59:903g [4] CA 1933;27:30304 [5] CA 1971;74:67614z [6] CA 1959;53:4660h [7] CA 1968;69:77069m [8] 中草药通迅 1978;(10):32(4):21 [9] 中草药化学成分预试浙江卫生实验院 1972:52 [10] CA 1961;55:18886 [11] 中草药学.中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76:488 [12] 中药志.第3册.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429 。【药理】:❶ 抗肿瘤作用 采用氨基甲酸乙酯诱变小鼠肺腺癌,给予补骨脂提取物(补骨脂素及异补骨脂素,50mg/kg,ip×16wk),证明其有增强小鼠吞噬细胞功能及促进玫瑰花环形成作用,肺组织,支气管及肺泡上皮增生性改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 补骨脂和8-甲氧基补骨脂素(50μg/ml)同S180细胞37℃温育30’,S180细胞内cAMP含量增高率分别为60.25%和170.61%(cGMP含量无明显影响),增高cAMP/cGMP比值[2]。 毒性 补骨脂酚,小鼠po给药(0.125ml,0.25ml,0.5ml,1.0ml/kg,75g生药/ml),连续7d,其肾脏均见轻度的病理损害,表现出肾曲管上皮细胞浊肿等;给药14d,两个小剂量组肾脏表现为早期病理损害,两个大剂量组肾脏有进行性损害性病理改变,表现为肾曲管扩张,肾小球毛细血管丛纤维化,包曼氏囊内出现蛋白质及红细胞渗出物。曲管腔内有颗粒管型和蛋白管型。给药28d后,动物肾脏损害严重,管腔内管型增多,而对其它脏器未见形态学上的改变。 补骨脂酚对小鼠肾脏的损害在短期内很难自然恢复[11]。 参考文献 [1]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7;7(12):736 [2] 陕西医药资料 1988;(4):6 [3] 广东医学 1984;5(11):29 [4] CA 1964;60:885b [5] J Endocrinal 1955;(12):261 [6] Indian J Pharm 1965;27(9):262 [7] Indian J Pharm 1964;26(5):141 [8] Indian J Pharm 1965;27(7):198 [9] 日本药理学杂志 1957;53(2):97§ [10] 中草药 1980;11(1):29 [11] 中药通报 1981;(3):30 。【药性】:性味 辛,温。 ❶ 《雷公炮炙论》:“性毒。” 归经 入肾经。 ❶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经。” 功效 补肾助阳。 主治 肾虚冷泻,遗尿,滑精,小便频数,阳痿,腰膝冷痛,虚寒喘嗽。外用治白癜风,牛皮癣,秃发,鸡眼。 ❶ 《药性论》:“主男子腰疼,膝冷囊湿,逐诸冷痹顽,止小便利,腹中冷。”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擦或酒浸搽。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忌服。 ❶ 《海药本草》:“恶甘草。”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胡桃,久服延年益气,悦心明目,补添筋骨。 ❷ 配山栀、茯神,治上热下寒。 ❽ 配菟丝子、胡桃、沉香,治阳痿。 ❿ 配茴香,治肾气虚冷,小便无度。 ⑾配胡桃、蜂蜜,治虚寒喘咳。 方选和验方 ❶ 二神丸(《本事方》)治脾肾虚弱,全不进食:破故纸(炒香)120g,肉豆蔻(生)60g。上为细末,用大肥枣49个,生姜120g,切片同煮,枣烂去姜,取枣剥去皮核用肉,研为膏,入药和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盐汤下。 ❷ 破故纸散(《补要袖珍小儿方》)治小儿遗尿:破故纸(炒)30g。为末,每服3g,热汤调下。 此药壮筋骨,益元气:补骨脂(炒香)120g,菟丝子(酒蒸)120g,胡桃肉(去皮)30g,乳香、没药、沉香(各研)各10g。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2~3丸,空心盐汤、温酒任下,自夏至起,冬至止,日1服。 ❺ 返精丸(《魏氏家藏方》)定心,补肾:破故纸(隔纸炒令香熟)60g,白茯苓(去皮)30g。上2味为细末,用没药15g,捶破,以无灰酒浸,高没药一指许,候如稠饧状,搜前2味,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50丸,随食汤下;如没药性燥难丸,再以少酒糊同搜丸,食前服。 水煎服。 ” 水煎服。 ⒀升白丸(《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治白细胞减少症:补骨脂30g,淫羊藿15g,胎盘粉15g,女贞子60g,山萸肉15g,黄芪30g,大枣30g,当归15g,丹参15g,鸡血藤60g,三七粉9g,虎杖30g。制成丸剂,每丸含生药1.85g,每次5丸,每日3次。 ⒁补骨当辛汤(《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治骨软骨瘤:补骨脂15g,杜仲15g,核桃仁15g,威灵仙50g,秦艽15g,细辛5g,川乌5g,桂枝10g,当归15g,木香8g。水煎服。 ⒂可保立苏汤(中医杂志 1988;(1))治风湿性舞蹈病:补骨脂10g,酸枣仁10g,白及15g,白术10g,山萸肉10g,枸杞子10g,僵蚕10g,钩藤15g,黄芪15g,当归10g,甘草10g。 水煎服。 ⒃补肾五要除痹丸(河北中医 1990;(3))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补骨脂、仙灵脾、蚂蚁、杜仲、枸杞子、鸡血藤、丹参、乌梢蛇、威灵仙、桂枝、细辛、全蝎、马钱子(制)、制川乌等,制丸,开始每晚睡前服1粒,两天后每日早晚各服1粒。 单方应用 ❶ 《百一选方》:“治赤白痢及水泻:破故纸(炒香熟)30g,罂粟壳(去穰、顶蒂,新瓦上 上2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水1盏化开,姜2片,枣1个,煎取7分,如小儿分作4服。” ❶ 李时珍《纲目》:“按白飞霞《方外奇方》云,破故纸收敛神明,能使心胞之火与命门之火相通,故元阳坚固,骨髓充实,涩以治脱也。胡桃润燥养血,血属阴恶燥,故油以润之,佐破故纸有木火相生之妙。故语云,破故纸无胡桃,犹水母之无虾也。又破故纸恶甘草而《瑞竹堂方》青娥丸内加之何也?岂甘草能和百药,恶而不恶耶?又许叔微《本事方》云,孙真人言补肾不若补脾。予曰,补脾不若补肾,肾气虚弱则阳气衰劣,不能熏蒸脾胃,脾胃气寒,令人胸膈痞塞,不进饮食,迟于运化,或腹胁虚胀,或呕吐痰涎,或肠鸣泄泻,用破故纸补肾,肉豆蔻补脾,二药虽兼补,但无斡旋,往往常加木香以顺其气,使之斡旋空虚仓禀,仓廪空虚则受物矣。 ” 风虚冷者,因阳气衰败,则风冷乘虚而客之,以致骨髓伤败,肾冷精流。肾主骨而藏精,髓乃精之本,真阳之气不固,即前证见矣,固其本而阳气生,则前证自除。 男子以精为主,妇人以血为主,妇人血气者,亦犹男子阳衰肾冷而为血脱气陷之病,同乎男子之肾冷精流也。” 或问《本经》牛膝本文,亦有堕胎二字,岂以堕字作药功解乎?曰,彼顶‘逐血气’句来,惟其善逐,年以善堕,故错综变化,难与执一(而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