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补阳还五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补阳还五汤 【方源】: 《医林改错》卷下。 【组成】: 黄耆四两(生) 归尾二钱 赤芍一钱半 地龙一钱(去土) 川芎一钱 桃仁一钱 红花一钱 【用法】: 水煎服。黄耆初用一二两,以后渐加至四两。至微效时,日服两剂,两剂服至五六日,每日仍服一剂。 【主治】: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加减】: 初得半身不遂,加防风一钱,服四五剂后去之;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四五钱;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四五钱。 【方论选录】: 《方剂学》:本方证系由正气亏虚,瘀血阻络所致,治当补气活血通络。方中重用黄耆以补气,使气旺血亦行,祛瘀而不伤正,为方中主药;辅以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活血通络。因其主要目的不在于祛瘀,而在于补气通络,所以重用黄耆,取其力专性走,周行全身,以助推动诸药之力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诸症自可渐愈。 【临证举例】: ❶ 中风偏瘫《四川中医》(1985;11∶15):以补阳还五汤加减为基本方(黄耆30~60克,当归、桃仁、红花、川芎、赤芎10~15克,地龙15~20克,橘络5~10克,丹参、桑枝15~30克),治疗气虚血瘀中风偏瘫38例,其中脑溢血6例,脑血栓形成29例,脑栓塞3例。结果痊愈14例,显效14例,好转8例,无效2例。并认为本方用于出血性中风疗效较差,缺血性中风疗效较好。 【现代研究】: ❶ 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浙江中医杂志》(1986;3∶110):中风患者血液处于“粘、浓、凝、聚”的倾向,运用本方后,能增加血小板内环磷腺甙的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抑制和溶解血栓,以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枝循环。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