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蝙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蝙蝠 【概况】: 异名 服翼(《尔雅》),天鼠、伏翼(《本经》),飞鼠、老鼠、 基源 为蝙蝠科蝙蝠属动物蝙蝠的全体。 原动物 蝙蝠Vespertilio superans Thomas,又名方蝙蝠、飞鼠、盐老鼠(《中国药用动物志》)。 历史 蝙蝠首载于《本经》,列为上品。《纲目》纳入禽部原禽类。 李时珍曰:“伏翼形似鼠,灰黑色。有薄肉翅,连合四足及尾如一。 夏出冬蜇,日伏夜飞,食蚁蚋。”所述与今之蝙蝠相符。 形态 本种是一种适应于飞翔生活的小型兽类。体形较小,体长为45~80mm。 眼细小,鼻部无鼻叶或其它衍生物。耳短而宽,耳屏亦短,其尖端较为圆钝。 由指骨末端向上至上膊骨,向后至躯体两侧后肢及尾间,生有一层薄的翼膜,膜上无毛。尾发达,向后一直延伸到股间膜的后缘。东方蝙蝠的背腹面毛的基部呈黑褐色,毛尖灰白或白色,腹部较背面稍浅,下腹面全为白色。 (图见《中国药用动物志》.第1册.254页.图343) 生境与分布 多栖息于屋檐、房梁、石缝、岩洞或树洞中。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甘肃、河北、山西以及湖北、湖南、福建、四川等地。 。【生药】: 采集 夏、秋季捕捉,捕得后去净毛、爪及内脏,风干或晒干。 【药性】: 性味 咸,平。 ❶ 《本经》:“味咸,平。” 归经 归肝经。 功效 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截疟,解毒。 主治 慢性气管炎,淋病,瘰疬,金疮,疟疾,惊风,目翳等。 ❶ 《本经》:“主目瞑,明目,夜视有睛光。”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1~3g。 外用:研末掺或调敷,适量。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返魂丹(《圣惠方》)治小儿慢惊风及天钓夜啼:蝙蝠(去翼、脂、肚,炙令焦黄)1枚,人中白(细研)0.3g,干蝎(微炒)0.3g,麝香(细研)3g。 上药,捣细罗为散,入人中白等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以乳汁研下3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上以水服2g,1日服令尽,当下如水,血消化也。 单方应用 ❶ 《肘后方》:“治咳嗽:蝙蝠除翅、足,烧令焦,末,饮服之。” ” 食疗 《广西动物药》:“治疳积:蝙蝠1~2只,去毛和内脏,和瘦猪肉一起剁碎,加少量油盐,蒸熟食。” 。【医药家论述】: ❶ 李时珍《纲目》:“蝙蝠性能泻人,观治金疮方,皆致下利,其毒可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