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蛴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蛴螬 【概况】: 异名 蟦(《尔雅》),蟦蛴(《本经》),应条(《吴普本草》),地蚕(郭璞),蜰齐、 基源 为鳃金龟科齿爪鳃角金龟属大黑鳃角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丽金龟科,大条彩丽金龟,药用其干燥幼虫。 原动物 大黑鳃角金龟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Faldermann)。大条彩丽金龟Mimela costata(Hope) 形态 大黑鳃角金龟体长呈长椭圆形,黑褐色,有光泽,被有黄褐色的细毛。触角黄褐色,10节,呈膝状弯曲。前胸背面有细刻点。 鞘翅有纵隆线各3~4条,前足外侧有尖齿3个,内侧有一端棘,与第2齿相对,跗节末端节最长,爪一对,呈叉状。(图见《中国动物药》.156页.图170) 生境与分布 幼虫栖地下。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及甘肃等省。 华北大黑鳃金龟 体长椭圆形,沥褐色至棕褐色。头部稍小,密布刻点。触角黄褐或赤褐色,鳃片部约与其前6节之和相等。 前胸背板中点最宽,前段散布具毛小刻点。鞘翅上有几条隆起暗纹。 足甚长,后跗第1节略短于第2节。 爪齿位中点之后,垂直生。(图见《中国动物药》.157页.图171)。幼虫长期生活在土中,有季节性垂直迁移现象。分布几遍中国各地。 大条彩丽金龟 全体黑绿色,有金属光泽。头顶疏生小刻点,复眼黑色,椭圆形,触角黄绿色,分4节,柄节甚长,最后1节由七叶合成鳃叶状片,如半开之扇。 前胸背隆起,中央有一短直沟,小盾片半圆形,翅鞘上有一明显的纵行隆起,其两侧并列小刻点,中央部多皱纹。足的脚节有黄色毛,前足基节间有犁状突起。(图见《中国动物药》.157页.图172)。 幼虫栖地下,中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生药】: 采集 5~8月间翻土捕捉,捕得后用沸水烫死,晒干。 药材产于江苏、安徽、四川、河北、山东、河南、东北地区。 鉴别 幼虫长圆柱形或弯曲成扁肾形,长约3cm,宽1~1.2cm;表面棕黄色、棕褐色或黄白色,全体有环节,头部小,棕褐色。 体壳较硬而脆,体内空泡状。气微臭。 以干燥、色黄、条大、完整者为佳。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理】:蛴螬水浸液1∶1000以上能兴奋离体兔子宫;1∶100能抑制离体兔肠管;1∶10000浓度对兔冠状血管、离体兔血管、蟾蜍肺血管皆有收缩作用;更高浓度(1∶1000)还能收缩蟾蜍内脏血管。 大剂量有利尿作用,但对血压无影响。1∶1000浓度能兴奋离体心脏,浓度更高则导致舒张期停止。 参考文献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1977;2379 。【药性】: 性味 ❶ 《本经》:“味咸,微温。” 功效 破瘀止痛,散结,通乳,明目去翳。 主治 经闭,癥瘕,哮喘,痛风,破伤风,喉痹,丹毒,恶疮,痔瘘,目翳。 ❶ 《本经》:“主恶血血瘀痹气,破折血在胁下坚满痛,月闭,目中淫肤,青翳白膜。”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2~5g。外用:研末调敷或捣敷。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恶附子。”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蛴螬散(《圣济总录》)治白虎风疼痛,昼静夜发:蛴螬7枚(研烂),甘草(炙,末,炒)15g,没药(研)、乳香(研)各炒3g。 上4味同研烂,分2服,每服煎酒100ml,2~3沸,调下,不计时。 ” 5岁以内服5粒,日服3次;10岁以内每次服10粒,日服3次。1剂为1疗程,重者可连服2个疗程。 ” 单方应用 ❶ 《婴童百问》:“治破伤风:蛴螬虫1个,将脊背捏住,俟它口中吐水,就擦抹在疮口上,觉麻,身上出汗。” ❶ 李时珍《纲目》:“蛴螬,《本事方》治筋急,养血地黄丸中用之,取其治血瘀痹也。陈氏《经验方》云:盛冲母失明,取蛴螬蒸熟食,目即开,与《本经》治目中青翳白膜,《药性论》汁滴目中去翳障之说相合。《婴童百问》治破伤风,又符疗踒折、敷恶疮、金疮内塞、主血、止痛之说也。 盖此药能行血分,散结滞,故能治以上诸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