蚺蛇膏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 基源 为蟒蛇科蟒属动物蟒蛇的脂肪。 原动物 蟒蛇Python molurus(Linnaeus) 余项参见“蚺蛇肉”条。 【化学】: 含14种脂肪酸。 含量较高的有油酸、棕榈酸、亚油酸等。非皂化部分中含有鲨烯(Squalene)。 参考文献 中国动物志协作组.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316 。【药性】: 性味 ❶ 《别录》:“平。有小毒。” ❷ 《纲目》:“甘,平。有小毒。”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 风毒癞疾,漏疮。 ❶ 《别录》:“主皮肤风毒,妇人产后腹痛余疾。” ❷ 《食疗本草》:“主皮肤间毒气。” ❸ 《纲目》:“绵裹塞耳聋。” ❹ 《纲目拾遗》:“治漏疮。” ❺ 陶弘景:“能疗癞疾。” ❻ 《中国药用动物志》:“主治烫伤,皮肤皲裂。” 用法用量 外用:熔化涂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中华养生大辞典》:“治风毒癞疾,烫伤,妇女产后腹痛:蚺蛇膏涂患处。” ❷ 《年希尧集验良方》:“治漏疮:取蟒油,铜锅内熬熟,随将黄蜡入油内搅拌,油纸摊膏贴敷患处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