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藐
《广韵》亡沼切,上小,明。 《集韵》弭沼切,上小,明。 ❶ 弱小;幼小。{汉}{扬雄}《太玄·失》:“藐德灵徵失。”{范望}注:“藐,小貌。”{晋}{潘岳}《寡妇赋》序:“少丧父母,适人而所天又殒,孤女藐焉始孩。”{孙中山}《伦敦被难记》四:“藐兹一身,真堕落于穷谷中而不克自拔矣。” ❷ 轻视。《孟子·尽心下》:“説大人,则藐之。”{清}{孙枝蔚}《延令书怀》诗:“小子哀穷叟,狂夫藐达官。” ❸ 美好貌。 《文选·张衡<西京赋>》:“眳藐流眄,一顾倾城。”{薛综}注:“藐,好视容也。” ❹ 通“[邈]”。广阔;遥远。 《楚辞·九章·悲回风》:“藐蔓蔓之不可量兮,缥繇繇之不可纡。”{王逸}注:“一作‘邈漫漫’。”{洪兴祖}补注:“藐,远也。”《汉书·韦贤传》:“既藐下臣,追欲从逸。”{颜师古}注:“{应劭}曰:‘藐,远也。’藐与邈同。{应}説是也。” ❺ 通“[邈]”。渺茫,茫然。参见“[藐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