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地藏寺经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雕繪類 > 雕塑部 > 建築雕塑 > 地藏寺經幢 地藏寺經幢 dìzàngsìjīngchuáng 又稱“大理國經幢”、“梵文經幢”。宋代建築雕塑。公元1923年地藏寺遺址出土。高八·三米。石質,通體七層八面,外形如塔。第一層爲鼓形幢基,雕刻漢文段進全撰《佛頂尊勝寳幢記》及梵文《佛説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大日尊發願》、《發四宏誓顥》;第二層刻四天王及梵文《陀羅尼經》,四角雕四神及釋迦牟尼坐像;第三層以上雕佛像、菩薩、天王、飛禽等,計雕神像、菩薩二九二尊,大者近一米,小者僅三厘米。據《佛頂尊勝寳幢記》載,石幢乃宋末大理國時期(公元938—1254年)布燮袁豆光爲歌頌大理國鄯闡(今昆明)侯高明生功德而建。雕刻細緻精美,綫條鲜明細膩,形象維妙維肖,被譽爲滇中藝術珍品。在今雲南昆明市拓東路原古幢公園内。 地藏寺经幢 地藏寺经幢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拓东路,又名大理国经幢。1923年在地藏寺废墟上修建公园时出土,后置于古幢公园内。幢为石质,方锥状,外观如一座塔,高8.3米,八角七层。第一层下八角形界石上刻汉文《佛顶尊胜宝幢记》、梵文《佛说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大日尊发愿》、《发四宏誓愿》。雕有四大天王,威武庄严。以上各层分别刻佛像、菩萨、胁侍灵鹫等,大者高约1米,小者仅3厘米。雕工极为精美,刀痕遒劲,是云南石雕艺术珍品。经幢的最上端为葫芦形宝顶。从《造幢记》可知,此为大理国议事布燮袁豆光建造的,由此得知这是大理国中期的文物,相当于内地的宋代。此经幢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曼飞龙塔 景真八角亭 ☛ 地藏寺经幢 地藏寺经幢又名梵文幢,俗称古幢,位于昆明市拓东路的原古幢公园内。建于12世纪初叶大理国时期,1923年在地藏寺废墟上修建公园时出土,后置园内,园因名古幢公园。 ☚ 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 南诏铁柱 ☛ 地藏寺经幢 地藏寺经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拓东路原古幢公园内。中国宋代大理国佛教石经幢。外形像一座塔,七层八面,通高8.3米,为五段砂石石幢。鼓形基座,座身雕八条蟠龙;其上为八角须弥座,刻汉文《佛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日尊发愿》、《发四宏誓愿》和《大理国佛弟子议事布燮袁豆光敬造佛顶尊胜宝幢记》。其上第一层幢身刻梵文《尊胜陀罗尼经》,四面刻天王像。其上各层刻楼阁、宫殿、释迦说法、天龙八部众神及诸天佛菩萨等密宗造像,雕饰仰莲、璎珞、连珠纹、金翅鸟等。宝顶为莲台佛珠。全幢佛像、菩萨共292尊,大者高约1米,小者仅高3厘米。雕刻细腻精美,为滇中艺术珍品。 ☚ 大德寺双塔 钟楼 ☛ 地藏寺经幢 地藏寺经幢又名大理国经幢。在云南省昆明市拓东路原古幢公园内。幢为宋代石制,外形似塔,七层八面,高6.7米。第一层为鼓形基座,雕刻《佛顶尊胜宝幢记》以及梵文《佛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日尊发愿》、《发四宏誓愿》,第二层刻四天王及梵文《陀罗尼经》,四角分雕四神及释迦牟尼坐像,三层以上雕佛像、菩萨、胁侍、灵鹫等密宗造像,第七层幢身为柱形,上雕小佛像。幢顶为莲台佛珠。全幢神像、菩萨288尊,大者高约1米余,小者仅3厘米,雕刻精美。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米公祠及石刻 寂鉴寺石屋及造像 ☛ 地藏寺经幢今置于云南省昆明市古幢公园内。高6.5米,八角七层,第一层刻有四金刚及梵文,以上各层佛雕十分精美。大理国中期(937—1094年)高氏臣僚袁豆光所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