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蕹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蕹菜 【概况】: 异名 瓮菜(《闽书》),空心菜(福建、广西、贵州、四川),通菜蓊、蓊菜(福建),通菜,水蕹菜(广东),藤藤菜(江苏、四川),空筒菜(贵州)。 基源 为旋花科番薯属植物蕹菜的茎、叶。蕃薯属植物全世界约300种,中国约20种,药用植物约12种。 原植物 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I.reptans(L.)Poir.]。 历史 宋《嘉祐本草》始载之。《纲目》引《本草拾遗》云:“蕹菜岭南种子。蔓生,开白花,堪茹。 ”又引《南方草木状》云:“蕹菜叶如落葵叶而小。南人编苇为筏,作小孔,浮水上。种子于水中,则如萍根浮水面。及长成茎叶,皆出于苇筏孔子,随水上下,南方之奇蔬也。”《植物名实图考》载:“蕹菜详《南方草木状》,《嘉祐本草》如著录,花、叶与旋花无异,惟根不甚长……”可见蕹菜一名最早自《南方草木状》。历代本草所载形态、习性均系本品。 形态 一年生草本,蔓生或漂浮于水。茎圆柱形,有节,节间中空,节上生根,无毛。叶片形状、大小有变化,卵形、长卵形、长卵状披针形,长3.5~17cm,宽0.9~8.5cm,顶端锐尖或渐尖,具小短尖头,基部心形、戟形或箭形,偶尔截形,全缘或波状,或有时基部有少数粗齿,两面近无毛或偶有稀疏柔毛;叶柄长3~14cm,无毛。聚伞花序腋生,花序梗长1.5~9cm,基部被柔毛,向上无毛,具1~3朵花;苞片小鳞片状,长1.5~2mm;花梗长1.5~5cm,无毛;萼片近于等长,卵形,长7~8mm,项端钝,具小短尖头,外面无毛;花冠白色、淡红色或紫红色,漏斗状,长3.5~5cm;雄蕊不等长,花丝基部被毛;子房圆锥状,无毛。 蒴果卵球形至球形,径约1cm,无毛。种子密被短柔毛或有时无毛。花期7~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图5019) 生境与分布 中国的中部和南部各省常见栽培,宜生长于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潮湿的地方,不耐寒,遇霜冻、茎、叶即枯死。 热带亚洲、大洋洲和非洲均有分布。 。【生药】:采集 夏、秋季采收,一般多鲜用。 【药性】: 性味 甘,寒。 ❶ 《南方草木状》:“性冷,味甘。” 归经 《本草求真》:“入肠、胃。” 功效 清热解毒,利尿,止血。 主治 鼻衄,便秘,淋浊,便血,痔疮,痈肿,折伤,蛇虫咬伤。 ❶ 《南方草木状》:“能解治葛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0~120g,或捣汁。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岭南采药录》:“治出斑:蕹菜、野芋、朱砂。同捣烂,敷胸前。” 单方应用 ❶ 《岭南采药录》:“治鼻衄:蕹菜数根,和糖捣烂,冲入开水调服。” 食疗 《食物药用指南》:“治肠胃湿热,大便秘结:鲜空心菜洗净,切段炒食,或烧汤食用,每日1~2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