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锡莎菊
中药名。 见《云南中草药》。别名:苦参。为菊科植物蓝锡莎菊Cicerbita cyanea(D.Don)Beauverd的根。 多年生草本,高约45厘米。 主根圆锥形,分叉并生子根,其上著生细须根。茎直立。 生于山野疏林草丛中或栽培。分布云南等地。秋冬采集,切片,晒干。 《贵州草药》:“辛微苦,平。”清热消炎,健脾和胃,止痛。治胃痛,肠胃炎,菌痢,食积饱胀,水肿,湿疹。 内服:煎汤,9~15克;或研末为散,0.9~1.5克。治食积饱胀:蓝锡莎菊15克。兑淘米水服(《贵州草药》)。现代临床用之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炎等引起的胃痛,有止痛效果。 多在15~30分钟内见效,有效时间能持续4小时左右。用法:苦参洗净晒干,研细末,装入胶囊,每粒0.31克。日服3~4次,每次3~4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