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葶苈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葶苈子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 大适、大室(《本经》), 基源 为十字花科独行菜属植物独行菜及播娘蒿属植物播娘蒿的干燥成熟种子。 原植物 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又名腺独行菜(《东北植物检索表》),腺茎独行菜(《秦岭植物志》),辣辣根(内蒙古、甘肃),辣麻麻(东北、内蒙古),辣蒿(山东)。 播娘蒿Descurania sophia(L.)Webb.et Prantl(Sisymbrium sophia L.),又名眉毛蒿(江苏),麦蒿、麦里蒿(山东),米米蒿(山东、江苏),婆婆蒿(山东、福建),野荠菜(内蒙古)。 历史 葶苈《本经》始载,列入下品。 《图经本草》载:“葶苈生藁城平泽及田野,今京东、陕西、河北州郡皆有之,曹州者尤胜。初春生苗叶,高六、七寸,叶似荠,根白,枝茎俱青,三月开花,微黄,结角,子扁小如黍粒微长,黄色。”书中所附曹州(今山东荷泽县)葶苈图根据其叶形及果实考证应为独行菜,这与中国北方习用的葶苈子原植物相符。该书又载:“另有一种狗芥草,叶近根下,作歧,生角细长,取时必须分别此二种”。这说明在宋代已有一种长角果类型的植物混作葶苈子使用。宋《本草衍义》中将葶苈分为苦、甜二种。再考《纲目》中所绘葶苈图仍是与独行菜相类似的短角果类植物,书中尚载:“或云甜葶苈是菥蓂子”。查考《植物名实图考》条下所述葶苈实际包括了十字花科多种植物,但其附图却为该科植物蔊菜。 由上记载不难看出自古以来葶苈即存在一名多物的混乱现象。 根据现代资料考证,当今药材葶苈的主流品种为独行菜和播娘蒿2种。另地方习用品种尚有菥蓂Thlaspi arvense L.(销云南,又称苦葶苈)和芝麻菜Eruca satiiva Mill.(销四川西部地区,又称金堂葶苈)。 形态 独行菜为一或二年生草本,植株常呈铺散状,茎高5~30cm,多分枝,被淡黄色乳头状腺毛。基生叶窄匙形,一回羽状浅裂或深裂,长3~5cm,宽1~1.5cm;叶柄长1~2cm;茎上部的叶互生,无柄,线形,狭匙形或狭长椭圆形,长2~3mm,宽2~3mm,全缘或上端具疏齿,疏生乳头状腺毛。总状花序顶生,结果时伸长,花小,白色;萼片4,宽椭圆形或长卵形,边缘白色膜质;花瓣不存或2~4,退化成狭线形或狭匙形,小于萼片;雄蕊通常2枚或为4,与萼片近等长。 短角果近圆形,直径约2mm,光滑,顶端凹缺,2室,每室有种子1粒。种子红棕色,椭圆形而稍扁,长约1mm。花期4~5月,果期6~7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36页.图1801) 生境与分布 生于田野、路旁或山坡地。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各省区。 播娘蒿为一至二年生草本,植株高20~70cm。 幼时被灰黄色柔毛及分叉毛,老时毛渐少。茎单一,上部多分枝。 叶互生,二~三回羽状全裂或深裂,裂片为纤细线形,幼时两面密生柔毛及分叉毛。 总状花序顶生,花小,多数,花黄色。长角果细圆柱形,成熟时稍呈念珠状。种子每室1行,多数,细小,褐色,长约1mm,近椭圆形而略扁。 花期4~6月,果期5~8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71页.图1871)生于山坡、田野、路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各省区。 。【生药】: 采集 7~8月果实成熟转黄时,采收全株,晒干、打下种子,簸去杂质、灰屑即得。 北葶苈子(苦葶苈)为独行菜或北美独行菜的种子,主产于河北、辽宁、内蒙古;吉林、山西、甘肃、青海、黑龙江等地生产。 南葶苈子(甜葶苈子)为播娘蒿的种子,生产于江苏、山东、安徽;甘肃、河南、山西、陕西、河北、浙江等地也产。 鉴别 性状 北葶苈子扁卵形,长1~1.5mm,宽0.5~1mm;表面黄棕色,具多数细微颗粒状突起,并可见二条纵列的浅槽,一端钝圆,另端渐尖而微凹,种脐位于凹下处,但不明显。无臭,味微辛辣,粘性较强。 南葶苈子长圆形而扁,长0.8~1.2mm,宽约0.5mm;表面黄棕色,略有光泽,具细密网纹及2条纵列的浅槽,一端纯圆,另端近截形或稍凹入,两面常不等称,种脐位于凹入处。气微,味微辛。 均以子粒充实、均匀,黄棕色,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 北葶苈子种子横切面:最外为1层表皮细胞,其外壁向外特化为粘液层,由许多不规则的粘液细胞组成,厚度可达216μm,其基部残留未粘液化的纤维条,呈乳头状突起;下方为1列略呈方形的栅状细胞,其侧壁和内壁增厚、强木化;紧靠栅状细胞层为颓废的色素层。 再下有1列扁平的内胚乳细胞,内含糊粉粒。子叶及胚根的细胞壁厚,内含糊粉粒。(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627页.图398) 粉末黄棕色或黄色。 ❶ 种皮栅状细胞横断面观细胞1列,扁方形或类方形,外壁及侧壁上部菲薄,稍弯曲,侧壁中、下部及内壁增厚;表面观多角形、长多角形或类方形。 ❷ 种皮表皮细胞为粘液细胞,横断面观长方形,径向延长,含粘液质,内壁由纤维素沉积形成径向延伸的纤维素柱明显可见,纤维素柱较粗,顶端平截或钝圆;表面观圆多角形,胞间层不甚清楚,细胞中央纤维素柱圆形或不规则形,周围可见粘液质纹理。 ❺ 色素层黄色、黄棕色或红棕色,细胞颓废,界限不清楚。(图见徐国钧《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569页.图278) 南葶苈子种子横切面:与北葶苈子的主要区别点为粘液细胞层较薄,宽约100μm,其基部的乳头状突起较大,木化而成红色。 理化 ❶ 取样品粉末2g,加石油醚(60~90℃)30ml,回流脱脂8小时,将残渣挥去石油醚,再加甲醇20ml回流提取8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10ml左右,点于硅胶G板上,以二氯甲烷-甲醇-甲酰胺(80·191)为展开剂,展距12.4cm。在紫外灯下检视;或喷碱性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南葶苈子有紫红色斑点,而北葶苈子不显色。(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628页.图399)❷ 取样品粉末0.5g,加甲醇5ml,振摇3~5分钟后浸渍半小时,取上清液点于硅胶G上,以氯仿-甲醇-甲酸(30∶5∶1)为展开剂,展距12cm,置紫外光灯下检视。(图见刘训红《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373页.图268-2) 加工炮制 炒葶苈子 取净葶苈子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鼓起,并有香气逸出,取出放凉。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遇水发粘,不宜用水淘洗。。 【化学】: 独行菜种子含脂肪油、芥子甙、蛋白质、糖类。 播娘蒿种子含挥发油,为异硫氰酸苄酯(Benzyl isothiocyanate)、异硫氰酸烯丙酯(Allyl isothiocyanate)、二烯丙基二硫化物(Allyl disulfide),脂肪油获得率15%~20%,含亚麻酸7.54%,亚油酸32.5%,油酸25.1%,芥酸(Erucic acid)21.4%,棕榈酸9.64%,硬脂酸3.81%,非皂化部分含谷甾醇及少量黄色物质。种子中尚分出两种强心甙,其一名黄白糖芥甙(七里香甙甲,Helveticoside)[1]。桂竹糖芥种子含有10多种强心甙,有糖芥甙(葡萄糖糖芥甙Erysimoside)、黄麻属甙A(Corchoroside A)、桂竹糖芥甙(木糖糖芥甙,Erychroside)、桂竹糖芥醇(Erychrozol)、糖芥心定(糖芥卡诺醇甙Erycordin)、桂竹香糖芥甙(Erythriside)、糖芥醇(Erysimosol)、灰毛糖芥甙(Canescein)、黄白糖芥醇(糖芥毒醇甙Helveticosol)、去葡糖芥心定(糖芥心次甙Deglucoerycordin)、葡萄糖地支呋糖芥甙(Glucodigifucoside)以及糖芥甙Ⅰ(Glucoside Ⅰ)、墙花毒甙(Erysimotoxin)即黄白糖芥毒甙,糖芥明(Erysimin)即黄白糖芥甙和毒毛旋花子甙(Strophanthin)及其甙元毒毛旋花定(Strophanthidin)等;另含挥发性硫氰酸烯丙酯(Allylthiocyanate)[2]。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319 [2]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55。 【药理】: 播娘蒿子与北美独行菜子醇提液0.4~1g/只,对在体蛙心均有强心作用,100%浓度4ml/只iv,对在位猫心、或5ml于供血瓶中给药对猫心肺制备装置均表现有强心作用,播娘蒿子醇提液iv对鸽的MLD为2.125g/kg[1]。 独行菜子醇提液100%浓度1.5ml/kg iv,可加强兔在位心脏的收缩力,血压随之轻度上升;在猫的心肺装置实验中,对水合氯醛引起的衰弱心脏,可使其心肌收缩力增强,静脉压下降;100%浓度2~4ml/kg ip,对兔心电图有使P波变低和洋地黄型的双向T波,iv对鸽的MLD为4.36g/kg[2]。播娘蒿子具典型的强心甙作用,蛙单位相当于脱脂过的生药0.126mg,豚鼠单位(MLD)为85±4.23mg/kg,猫单位(MLD)为10.15±0.358mg/kg,鸽单位(MLD)为23.4±0.806mg/kg[3]。 毒性 口服葶苈子酊剂对猫的毒性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剂量加大,呕吐加剧,并有腹泻,每kg5个猫单位时开始有反应,用至47个猫单位未见死亡[3]。 参考文献 [1] 武汉医学院学报 1963;(2):9 [2] 药学学报1964;11(7):454 [3]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64;6(3,4):27。【药性】: 性味 辛、苦,寒。 ❶ 《本经》:“味辛,寒。” ” 归经 入肺、膀胱经。 ❶ 《雷公炮制药性解》:“肺、心、脾、膀胱四经。” 功效 泻肺平喘,行水消肿。 主治 肺壅喘急,痰饮咳嗽,水肿胀满。 ❶ 《本经》:“主癥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肺虚喘咳,脾虚肿满者忌服。 ❶ 《别录》:“久服令人虚。” ” 配伍应用 ❶ 配大枣,治痰饮咳逆上气、不能平卧等症。 ❷ 配黑丑,治小便不利之浮肿。 ❽ 配荠菜根,治肿满腹大、四肢枯瘦、小便涩虫。 ⑾配防己、大黄,治面目胸腹水肿、小便不利者。 ⑿配附子、黄芪,治肺心病、心力衰竭、水肿喘满等症。 ⒀配续随子、干笋末,治小便不利、四肢浮肿,大便利者禁用。 ⒁配知母、贝母,治嗽。 ⒂配莱菔子、白芥子,治咳嗽痰多。 ⒃配半夏、巴豆,治咳嗽痰涎喘急。 ⒄配防己、椒目、大黄,治胸腹积水、腹满气促等症。 ⒅配大枣、杏仁、炙麻黄治咳嗽实喘、气急、痰多、面目浮肿。 ⒆配黑牵牛子、汉防己,炒杏仁,治小儿乳食冲肺、咳嗽、面赤痰喘。 ⒇配大黄、芒硝、杏仁,治胸腹积水。 (21)配大枣、桑白皮、党参,治肺原性心脏病、胸积液等症。 (22)配桔梗、瓜蒌、桑白皮、葛根,治肺痈。 方选和验方 ❶ 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治肺痈喘不得卧: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大枣12枚。先煮大枣,去枣,入葶苈,水煎顿服。 上4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1丸,每日3次,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15g。现用来治肝硬化腹水。 ❸ 《金匮要略》:“治疳虫蚀齿:葶苈、雄黄各等份。为末,腊月猪脂和成,以绵裹槐枝蘸点。” ❺ 《外台秘要》:“治阳水暴肿,面赤烦渴,喘急、小便涩:甜葶苈45g(炒,研末)、汉防己(末)60g。以绿头鸭血及头,合捣万杵,丸如梧子大,甚者,空腹白汤下10丸,轻者5丸,每日3~4服,5日止。小便利为验。” 为末,枣肉和捣为丸,麻子大,每服5~7丸,生姜汤送下。 为粗末,每服12g,加生姜5片,水煎服。 为末,加生姜水煎服。 上药除巴豆不用,只用上2味为细末,每服3g,以生姜汁入蜜少许同调下,食后。 ⑾葶苈大丸(《三因方》)治肿满腹大,四肢枯瘦,小便涩浊:甜葶苈(隔纸炒)、荠菜根各等份。上为末,蜜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陈皮汤嚼下,只3丸,小便清。 数丸,腹当依旧。 ⑿葶苈饼子法(《圣惠方》)治瘰疬结核:葶苈子30g,豉250g(汤浸令软)。上药,都捣熟,捻作饼子如钱厚,安在疬子上,以艾炷如小指大,炙饼上,五日1度,灸7壮。 ⒀葶苈散(《奇效良方》)治肺气,喘满痰嗽,眠卧不安:苦葶苈(炒)、蛤粉各3g,桑皮、山栀、赤茯苓、杏仁(去皮尖,炒)、人参、荆芥、薄荷、陈皮、桔梗(炒)、甘草(炙)各4g。作2贴,每贴用水2钟,生姜3片,煎至七分,不拘时服。 ⒁苏葶丸(《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治小儿停饮、喘急不得卧:炒苏子、炒苦葶苈子各等份。 为细末,蒸枣肉如丸,麻子大,每服5~7丸,淡姜汤送下。 ⒂含膏丸(《箧中方》)治嗽:葶苈子30g(纸衬熬令黑),贝母30g,知母30g。 三物同捣筛,以枣肉15g,别销砂糖45g,同入药中为丸,大如弹丸,每服以新绵裹1丸含之,徐徐咽津,甚者不过3丸。 ⒃《补缺肘后方》:“治卒大腹水病:葶苈30g,杏仁20枚。并熬黄色,捣,分10服,小便去,瘥。” ⒄《外科精义》:“治男女大小头面手足肿:苦葶苈炒研,枣肉和丸,小豆大,每服10丸,煎麻子汤下,每日3次,5~7日小便多,则消肿也。忌咸酸生冷。” ⒅大陷胸丸(《临床常用中药手册》)治胸胁积水,大便秘结,小便短少:葶苈子、杏仁、大黄、芒硝各15g,甘遂3g。研末为丸,每次6g,每日2次,开水送服。” ⒆中医杂志 1984;(12):“治急性支气管炎:半夏、葶苈子、川贝各8g,熟大黄、竹沥(汁)各6g。水煎服,日服2次。” ⒇江苏中医 1965;(11):“治小儿咳喘:葶苈子、杏仁、桑白皮、大黄(后下)各6~9g。水煎分2次服,日服1剂。” (21)葶苈大枣泻肺汤(中医杂志 1989;(2))治心力衰竭:葶苈30~50g,大枣15g,枳实15g。每日1剂,煎后分3次服。 ” (22)葶苈大枣泻肺汤(天津中医 1994;(3))治心包积液:葶苈子10g,大枣10枚,麦门冬12g,五味子6g,党参15g,酸枣仁25g,车前子(布包)30g。 日服1剂,煎2次,早晚各服1次;或两煎兑一起晚服,待病情缓解后,改为2~3日服1剂,继服1个月。加减:结核性心包炎引起的心包积液加功劳叶10g,百部10g,地骨皮15g;病毒性心包炎引起的心包积液加双花25g,黄芩10g,板蓝根15g;出现心衰减党参15g,加红参(先煎)10g,泽泻10g。 单方应用 ❶ 《世医得效方》:“治肺壅咳嗽脓血,喘嗽不得睡卧:甜葶苈子75g(隔纸炒令紫)。为末,每服6g,水一盏,煎至六分,不拘时温服。” ” ”。【医药家论述】: ❶ 寇宗奭《本草衍义》:“葶苈用子,子之味有甜苦两等,其形则一也。《经》既言味辛苦,则甜者不复更入药也。大概治体皆以行水走泄为用,故曰久服令人虚,盖取苦涩之义,其理甚明。《药性论》所说尽矣,但不当言味酸。” 盖葶苈之苦寒,气味俱厚,不减大黄,又性过于诸药,以泄阳分肺中之闭,亦能泄大便,为体轻象阳故也。” 然肺中水气膹满急者,非此不能除,但水去则止,不可过剂尔。既不久服,何致伤人?《淮南子》云:大戟去水,葶苈愈胀,用之不节,乃反成病,亦在用之不节。” 辛能散,苦能泄,大寒沉阴能下行逐水,故能疗《本经》所主诸病。” 然肺家痰火壅塞,乃寒饮弥漫,喘气气促,或为肿胀等证,亦必赖此披坚执锐之才,以成捣穴犁庭之绩。自徐氏之才,论“十剂”之泄以去闭,偶以大黄、葶苈二物并举,而东恒遂谓葶苈气味俱厚,不减大黄,景岳从而和之,石顽且谓苦寒不减硝黄,丹溪亦有葶苈性急,病涉虚者,杀人甚捷之说,遂令俗人不辨是否,畏如蛇蝎,即寻常肺气喘满,痰饮窒塞之证,亦几有不敢轻度之意,其亦知实在性质,不过开泄二字,且体质本轻,故能上行入肺,而味又甚淡,何至猛烈乃尔。”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