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萨尔沃通货膨胀理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萨尔沃通货膨胀理论 研究通货膨胀与储蓄、投资及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R·萨尔沃,英国肯特大学教授。他的通货膨胀理论渊源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至70年代的发展经济学理论。这一时期,一方面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在经过相当长的持续、快速增长的阶段之后,相继转为停滞;另一方面,从殖民地、附属国走向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般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增长和发展。这些客观现实,要求经济学家们作出分析与说明。萨尔沃正是针对这样一种客观现实,以发展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研究了通货膨胀与储蓄、投资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自己的通货膨胀理论。其理论的核心是:由过剩需求引起的温和通货膨胀能够对经济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 萨尔沃认为,从长期经济增长速度来看,经济的自然增长率是一个社会可能达到的最高增长速度,但能否达到又取决于可用投资资源的数量及利用的方式。在资本缺乏的情况下,实际产出增长率则难以达到自然增长率的极限水平。这表明,资本积累速度成为制约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存在贫穷国家生产发展对资本积累的依赖程度低的趋势,但是,事实证明这些国家的增长能力受到了资本积累率低的严重制约。萨尔沃指出,在资本产出比率已定的情况下,一国的储蓄倾向越高,资本积累速度越快,经济增长的潜力越大。资本短缺国家中实际的经济增长率会受到储蓄倾向的制约,通常低于经济自然增长率。萨尔沃称之为“有保证的增长率”。由于可以引进国外储蓄,因此国内实际经济增长率并不完全受国内储蓄的制约。当假设有外国储蓄的流入,又不改变国内储蓄倾向时,一国的储蓄水平使经济增长水平仍然可以提高,方式是通过通货膨胀。萨尔沃不同意简单地因为发展中国家存在供给不足问题就推论说它们不具备实行通货膨胀的经济前提。他认为,适度的通货膨胀能在经济增长、储蓄与投资之间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关系,从而刺激商品、劳务等实物供给的增加。其关键环节是新增的投资要带来新增的储蓄,若此环节出问题,良性循环就无法实现。萨尔沃承认,上述论证只是理论上的最佳状态。 萨尔沃认为,通货膨胀能否产生积极作用,取决于其类型,只有温和的通货膨胀才能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作用。在这里,温和通货膨胀是指纯需求通货膨胀。特别是在货币供应量已经扩张,但实际物价水平尚未上涨阶段,纯需求通货膨胀可能引致通货膨胀-储蓄-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追求这一结果的政策可称为非通货膨胀的货币扩张政策。 非通货膨胀的货币扩张政策并不等于通货膨胀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过程中二者可搭配使用。萨尔沃指出,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不会引起物价上涨。原因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货币需求量的增长往往要快于生产发展的速度,这样,无论是为满足货币需求扩大而增发货币,还是为提高产出水平而扩张货币供给,都并非一定伴随通货膨胀。同时,一些国家的经验也证明,除非通货膨胀特别严重,否则它不会对货币流通速度产生太大的影响。相反,通货膨胀本身具有的实际余额效应,还会促进储蓄水平的提高,或调整储蓄结构。如果适度的需求型通货膨胀与货币扩张政策搭配使用,能收到更好的政策效果。 萨尔沃认为,温和通货膨胀之所以能刺激经济的发展,最主要是通过收入再分配这一途径来实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