菥蓂子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 麦蓝菜子(《滇南本草》)。 苦葶苈(《云南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 为十字花科菥蓂属植物菥蓂的成熟种子。 原植物 菥蓂Thlaspi arvense L. 余项参见“菥蓂”条。。 【生药】: 采集 5~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全株,打下种子,晒干,除去杂质。 药材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鉴别 种子细小,长约1.5mm,宽1~1.5mm,表面黑色,有向心隆起的环纹,无毛。 贮藏 置干燥处。 。【化学】: 种子含芥子甙(Sinigrin);尚含挥发油(芥子油)、蔗糖、卵磷脂、芥子酶(Myrosin)、以及大量脂肪油等。 参考文献 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375 【药性】: 性味 辛,微温。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辛、苦,微温。” ❷ 《新华本草纲要》:“味辛,性温。” 功效 清热解毒,明目利尿,祛风除湿,和胃止痛。 主治 目赤红肿,风湿性关节炎,胃腹疼痛。 ❶ 《本经》:“主明目,目痛泪出,除痹,补五脏,益精光。” ❷ 《别录》:“疗心腹腰痛。” ❸ 《药性论》:“治肝家积聚,眼目赤种。”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g。外用:研末点眼。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安徽中草药》:“治急性结膜炎:菥蓂子、金银花、赤芍各10g,薄荷(后下)、蝉衣各4.5g。煎服。” 单方应用 ❶ 《海上集验方》:“治眼热痛,泪不止:菥蓂子,捣筛为末,欲卧,以铜箸点眼中,当有热泪及恶物出,并去胬肉,可三、四十夜点之。” ❷ 《安徽中草药》:“治风湿性关节炎,腰痛:菥蓂子(也可连苗用)60g。研末,每天12g,布包煎服,每日1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