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莫迪格利安尼储蓄生命周期理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莫迪格利安尼储蓄生命周期理论 一种从居民个人有计划的生命周期行为来讨论储蓄决定的理论。 美籍意大利经济学家F·莫迪格利安尼在1975年发表的一篇综述《二十年后的储蓄生命周期假说》,是他自1954年首次提出该学说以后对他理论的最好说明。莫迪格利安尼认为,消费者消费任何一个商品,只是为了得到一定的效用。个人只能从现在与未来的消费中,以及由前辈传给的资产中获得效用。因此消费者一生的总效用是他目前和未来总消费的函数。从实际观察的个人消费行为看,消费者总想把他一生的全部收入在消费上作最佳的分配,使他在一生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总效用达到最大,从而得到一生的最大满足。按照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要使消费者在一生中获得的总效用极大化,消费者将选择一个与过去平均消费水平接近稳定的消费率,在他的一生中,按这种稳定比例均匀地消费其总收入。由于个人在任何一个时期的消费率只是他此后一生的整个消费计划中的一个小部分,而同时期中的收入,也只是有助于形成这个计划的一个因素,所以在任何一个短期内,消费与收入并不一定会有密切而单纯的关系。正是由于这一点,当现行收入超出或低于按稳定消费率计算的消费时,个人将进行储蓄或负储蓄。消费者为了在退休时也能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需要在工作期间进行大量储蓄。消费者的储蓄动机主要是为了实现消费效用最大化,以获得一生的最大满足。因此,消费者的储蓄量是他在考虑了人生的全部过程后,统筹规划的结果。 在莫迪格利安尼看来,个人年龄与消费、储蓄有密切关系。年龄不仅能直接影响消费和储蓄,而且还通过影响个人的收入和财富间接影响消费和储蓄。个人储蓄额的多少取决于个人的现期收入、预期收入、原始财产和个人年龄的大小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个人消费的安排是从一生各个阶段的收入、储蓄、财富等因素来统筹考虑的。他把个人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挣钱时期和退休时期。消费者为了退休时也能保持同退休前一样的生活水平,就必须在挣钱时期进行储蓄,不断增加财产,在退休时进行负储蓄,不断消耗财产,这个导致了储蓄累积的财产在人的一生中呈单驼峰式分布。该储蓄生命周期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除了上述个人生命周期储蓄的特点外,莫迪格利安尼还进一步考察了社会大众的生命周期总储蓄的特征。他认为如果把人生分为工作和退休两个时期。那么就全社会来看,在某一时间内,既存在大量就业人口,又存在一定的退休人口。一般说来,就业人口的收入要大于退休人口,就业人口进行正储蓄,退休人口进行负储蓄,就业人口数与退休人口数直接影响著社会的总储蓄。此外,就业人口的收入增长速度,就业人数和退休人数还受劳动生产率和人口增长率的影响。劳动生产率和人口增长率制约著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率越高,则稳定经济中的储蓄率越高。当导致经济增长的源泉是生产率的提高时,意味著正在就业者的收入将超过已经退休者的收入,自然新一代青年人为将来而进行的储蓄相应地会超过已退休的老一代人当前的负储蓄,整个社会净储蓄总额将为正值。但如果当经济增长的源泉不是生产力的提高而是人口增长时,新生人口的增加,使现在正在进行储蓄的人占人口总数的较大比例,已退休的正在进行负储蓄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较小比例,社会总储蓄也必定为正。 通过以上分析,莫迪格利安尼的储蓄生命周期理论中的总储蓄理论,有如下结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