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黄堇
【名称出处】:《新华本草纲要》 【概况】: 异名 草黄花紫堇(《拉汉药用植物名称和检索手册》)。 基源 为罂粟科堇属植物草黄堇的全草。 原植物 草黄堇Corydalis straminea Maxim.ex Hemsl. 形态 无毛草本,高20~60cm。具茎1~4条,分枝,粗3.5~6cm,有纵棱。叶多数;基生叶长达40cm,叶片轮廓狭卵形,下面有白粉,长达15cm,二回羽状全裂;一回羽片约5对,有短柄;二回羽片轮廓宽卵形,2~3浅裂或深裂,小裂片狭卵形或卵形;茎生叶较小,具短柄或近无柄。总状花序长3~6cm,花密集,有倒卵形或匙形苞片;萼片小,卵形;花瓣黄色,上面花瓣长约2cm,距长约1cm,圆筒形,末端圆形。(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22页.图177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700~3000m的山地林下或多石处。 分布于甘肃、青海、西藏。。【药性】: 性味 《新华本草纲要》:“苦,寒。” 功效 《新华本草纲要》:“清热解毒,消痈肿。” 主治 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